您当前的位置: 张家口赤城县新闻网 >>  县域经济

赤城总工会创新帮扶模式 产业帮扶困难职工脱贫

来源: 中工网 作者: 高会坡 2014-06-21 15:00:56

  "我们一不出钱,二不担风险,只要按要求干活儿,肯付辛劳就行。”6月7日,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李全国抬起头,伸了伸腰,把手里从西红柿秧上打下的杈抛了出去,“工会授‘渔’,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赤城县雕鹗镇东兴堡村,上百座蔬菜大棚错落有序,其中10座就是赤城县总工会为困难职工修建的。今年4月,困难职工李全国从全县上百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自己”的大棚。44岁的李全国,夫妻均系赤城县服装厂下岗工人,靠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全家4口人,上大学的大女儿每年各种费用达万元。年迈的父母跟他们一起生活,且体弱多病,每年各种药费需2万多元。“有了工会置办的大棚,2年脱贫就不再是奢望。”擦了擦脸颊上的汗,李全国露出笑容。

  “工会开展多渠道帮扶,解决困难职工燃眉之急那是雪中送炭。但对于真正因灾、因病致困的困难职工,这样的救助并不解渴。”赤城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郭耀文表示,“要想让他们彻底摆脱贫困,就要打破传统帮扶模式,探索治标与治本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短期与长期共济的产业帮扶模式。”

  “困难职工的大棚,土地流转及相关配套建设都是工会委托合作社运作。”赤城县茂盛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海表示,他种植大棚蔬菜多年,崇礼县和赤城县各有一个蔬菜大棚基地,拥有完善的产、供、销体系。合作社对困难职工统一技术指导和培训,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提供种苗和肥料,统一市场销售。困难职工不用投一分钱,秋后,合作社从销售款中扣除种苗、肥料等费用,其余全部归困难职工所有。且种植中的风险,由工会和合作社共担。“与工会合作,看中了困难职工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学习技术快,便于基地培养技术员。再者就是想为他们出把力,尽快让他们富起来。”谈到合作的初衷,张海说。

  “正常年景,每座大棚年纯收入2万元左右。”停下手中的活儿,困难职工牛跃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空余时间还能在合作社打工,每天男工70元、女工60元,一年下来也有1万元的收入。两年到期后,第三年我们就可以租赁合作社的四五座大棚,一座大棚一年保守按1万元计算,每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成问题。”

  “种植蔬菜只要有技术指导,对劳动力的要求并不高,男女老幼皆宜,正适合困难职工群体。”赤城县总工会副主席师建庭表示,今后他们将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和基地种类,以形成宽领域、立体化、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帮扶模式。

关键词:赤城,总工会,帮扶,创新

责任编辑:郭洪杰
备案序号:冀ICP备08003586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
最佳使用效果:1027*768分辨率/建议使用微软公司IE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