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频道
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张家口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闻发布会图文实录

来源: 长城网  作者:刘晓璐
2022-09-27 16:03:04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刘晓璐)9月27日,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张家口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闻发布会,就张家口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介绍。以下为图文实录。

  发布会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晓璐 摄

  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张致铠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张家口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主题是:张家口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到张家口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孙思策,张家口市委组织部二级调研员韩海涛,张家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经处处长金永存,张家口市康保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万程,张家口市张北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泊,他们就张家口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朋友的提问。

  同时,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长城新媒体、河北共产党员网、燕赵都市报、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张家口电视台、张家口融媒体中心等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孙思策副局长进行发布。

  张家口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思策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张家口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市乡村振兴局,向一直以来关注和支持张家口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国务院办公厅评选为2021年度“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地市”。

  今年,全市多渠道促进就业,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融入,持续强化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深化“六个体系”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六个实现”,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为有序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深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实现搬迁群众增收可持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自主、分类实施、统筹整合的原则,不断深化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安置区依托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土地资源和区域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家庭手工业、农村电商和乡村旅游业、乡村物流、家政服务业等产业,保障搬迁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突出抓了“三个强化”,即:强化产业帮扶,持续推动股份合作、光伏带动、种植养殖业等带动脱贫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真正让搬迁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得实惠。目前,通过股份合作带动搬迁脱贫人口22350人、光伏带动24959人、养殖业带动3077人、种植业带动5840人,实现搬迁脱贫人口产业帮扶全覆盖。同时,把集中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及项目建设作为搬迁群众稳定脱贫增收的重要保障手段,重点全力推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巩固提升配套产业园区(项目),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让更多搬迁群众就业和受益。截至目前,全市建设配套产业园区(项目)151个(其中:已建成投入运营148个,正在建设3个),实现安置区产业园区全覆盖。

  二、深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搬迁群众就业有途径。围绕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逐步非农化的实际,在推动搬迁群众就业上,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调剂、群众自主的就业服务机制,持续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通过组织岗位输送、企业吸纳带动、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动员脱贫搬迁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工程建设等办法,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对未就业搬迁脱贫劳动力,实行台账化管理,逐人分析原因,全部制定针对性帮扶举措,开展“点对点”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岗位推荐活动。截至8月底,全市开展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致富带头人、电商等培训达15178人次,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有劳动能力的26361人,实现就业25654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搬迁脱贫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目标。

  三、深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搬迁群众服务有保障。在集中安置区强化“一站式”服务和管理平台建设,不断建立健全搬迁群众就业就学、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物业管理、医疗卫生、文体教育、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及时纳入低保、特困救助等范围,安置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文化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社区服务机构更加健全,实现搬迁群众公共服务有保障。全市87个集中安置区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娱乐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331个,建成“一站式”便民服务服务中心27个。今年4月份,为更加有效保障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市发改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成功争取第二批中央财政以工代赈项目资金660万元,用于安置区公共及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新建道路15公里,便民服务广场8个,供排水管道8000米。

  四、深化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社区管理水平有提升。按照《张家口市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提升物业服务”内容,扎实组织开展了安置区乡村治理专项行动,不断健全完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综合服务站、楼门长等“六位一体”的安置区治理体系,实现事务管理有机构,群众办事有人帮。截至目前,全市87个集中安置区中,新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21个,涉及安置区19个;纳入当地村(社区)管理安置区68个;张北县义合美新城安置区、康保县怡安安置区、尚义县惠民安置区3个集中安置区成立了党工委、管委会;张北县义合美新城,康保县怡安社区、张纪特色小镇,沽源县黄盖淖、半拉山集中安置区,尚义县恩泽苑、惠民苑,蔚县西合营8个示范安置区建立了小微权力、工作事项、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制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脱贫感党恩、喜迎二十大”等各种类型文明实践活动351次;制定出台了《张家口市开展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的通知》《关于推进殡葬改革的通告》《公益性纪念堂和公益性纪念林墓地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发放移风易俗宣传单1.5万份;积极推广运用积分制,因地制宜制定安置区积分办法,引导搬迁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社会公德维护等公共事务,蔚县推行“星级评定+积分激励”农户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以分兑票、以票换物”的方式激励广大搬迁群众争先创优,有效激发了党员群众共建共治热情;13个集中安置区建立了市场化物业服务模式,安置区管理能力显著提升,有效推动了搬迁群众的社会融入。同时,为有效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中“两头跑”问题,主动对标对表全国同行业先进,学习借鉴江西省全南县经验做法,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双轨制”管理服务指导意见》,积极推进“双轨制”管理模式,方便搬迁群众办事。

  五、深化社区党建体系建设,实现社区组织管理全覆盖。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搬迁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用,按照“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在哪里”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搬迁社区党的组织机构,创新组织方式,深入推进在县城集中安置社区设立党工委或者党委,在乡镇集中安置社区设立党总支或党委,在农村安置社区设立党支部,在居民小组、楼宇设立党小组的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县区委-乡镇党委(安置区党工委)-安置区党总支(社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群服务网络,实现了搬迁社区党组织覆盖“无死角”。目前,全市8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中,新成立基层委员会2个、党总支委员会11个、党支部委员会69个、党小组10个,28个依托原党支部委员会管理,实现安置社区组织管理全覆盖。

  六、深化防贫监测体系建设,实现搬迁群众“零返贫”底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个底线任务,切实把防止返贫致贫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不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织密防贫保障网。今年以来,结合全市开展的脱贫户增收“百日行动”和“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专项行动,坚持“六个一”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建立防贫预警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防贫监测四本台账和常态化走访排查机制,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成员、村(居)民小组长、点长、网格员、楼栋长在监测帮扶中的作用,认真组织排查,强化对搬迁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跟踪监测,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防贫监测及帮扶举措落实情况人员台账》月报告制度,定期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搬迁农户纳入重点监测范围,实现了应纳尽纳、应纳多纳。截至8月底,全市搬迁户累计纳入防贫监测对象608户1250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69户548人、边缘易致贫户242户495人、突发严重困难户97户207人),已有380户784人消除风险,未消除风险户228户466人。所有监测对象,通过产业带、就业帮、金融保、政策兜、急难救、智志扶等帮扶举措,实现了帮扶全覆盖,牢牢守住了搬迁群众不发生返贫致贫底线。

  虽然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央和省要求以及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仍需持续用力,一环紧扣一环地抓实抓好。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围绕巩固拓展好脱贫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保持攻坚态势,强化工作举措,紧盯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各位媒体朋友,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继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发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希望大家继续关注支持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共同推进张家口市乡村振兴。

  谢谢大家!

  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张致铠

  感谢孙局的介绍。下面开始提问,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提问前请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

  问题一:请问,组织部门作为党委重要工作部门,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都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答: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年以来,按照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等14个部门,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整合后续工作、推进集中安置区帮扶扶持、加快体制机制转换、配齐机构编制和人员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调研,印发了《关于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配齐配强了集中安置区机构和工作力量,实现集中安置区基层党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全覆盖,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体系进一步健全,安置区便民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了集中安置区党组织建设。对全市179个各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区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安置区规模大小成立党工委3个(张北义合美新城、康保怡安康城、尚义惠民社区党工委),党委1个(沽源县半拉山安置区),党总支36个,党支部130个,党小组8个,集中安置党员7898名(其中常住4855名、外出3043名)。对于安置区和迁出村党组织职责的划分,跨乡(镇)安置区党组织负责做好安置区公共管理、服务保障和安全稳定等工作;迁出村党组织负责在做好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换届选举、发展党员等工作,做好搬迁群众原户籍地承包地、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权益保障等。

  二是优化了机构编制。张北义合美新城、康保怡安康城、尚义惠民社区党工委3个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成立党工委,全部核定了编制,以张北义合美新城党工委为例,党工委为正科级。核定人员数额30名,领导职数2正4副,已全部配备到位;跨乡(镇)的千人至万人集中安置区,在迁入乡(镇)增设社区建设和物业监督管理办公室,比如蔚县3个跨乡(镇)安置区所在乡(镇)按需增加编制,由迁出乡(镇)统筹调剂;本乡(镇)集中安置区,所在乡(镇)可根据人口规模单独或挂牌设置社区建设和物业监督管理办公室。

  三是强化了搬迁党员管理。根据党员本人意愿对搬迁安置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对分散安置党员,本人愿意把组织关系转入安置地党组织的,及时为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接,纳入安置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本人愿意把组织关系继续保留在原村党组织的,引导党员及时到安置地党组织报到,实行以原村党组织为主、“原村+安置地”党组织双重管理模式,确保分散安置党员“离村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对外出务工党员,实行“原村+安置地+务工地”党组织三方共管,引导外出务工党员主动向务工地党组织报到,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四是加强了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在集中安置区探索实行党组织领导下,搬迁村民自治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就业服务中心、综合服务站、网格员队伍等共同参与的“六位一体”组织体系。179个安置区中,有39个安置区成立了46个安置区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余140个安置区由原村民委员会管理;51个安置区引进了物业服务企业,128个安置区实行搬迁村民自治服务。69个安置区成立了就业服务中心;所有安置区均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网格员队伍。各安置区均有专门办公场地,办公经费均保障落实到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组织部门职责任务,主动担当作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抓好《关于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和“空心村”治理集中安置区管理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中各项任务落实落地,不断优化加强安置区工作力量,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服务、管理水平,健全完善搬迁安置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六位一体”组织运行机制,构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楼门长、综合服务站统筹协调机制,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激励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便民、惠民、助民工作中扛红旗、当先锋,为构建群众满意、和谐宜居、安心暖心的安置区社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问题二:市发改委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牵头部门,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张北县义合美新城、康保县怡安社区、蔚县康泰家园3个集中安置区成功纳入省级示范安置区创建名单。请介绍下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区创建情况。

  答:近年来,张家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统筹协调,大力推进,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及市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就进一步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精准研究,先后制定出台了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安置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工作成效宣传方案等,形成了全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确保后续扶持工作有序推进。年初,按照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区创建工作的要求,我委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和就业服务促增收效果明显、社区管理科学有效”等方面积极开展示范安置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安置区建设管理水平,带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效开展。

  一是强化产业就业稳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关键是要稳定增收。坚持把安置区产业配套作为稳定脱贫增收的重要基础性保障,在持续巩固提升已有园区(项目)的基础上,积极谋划新建一批见效快、有收益、可持续的特色产业园区(项目),同时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的市场经营主体与搬迁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稳中求进,确保搬迁群众有稳定的收益。因地制宜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积极动员脱贫搬迁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实现产业、创业、就业齐头并进,搬迁农户真正“搬”出幸福新生活。三个示范安置区共安置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2万人,有劳动能力的1.5万人已全部实现就业;截至8月底,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致富带头人、电商等培训达500人次。三个示范安置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项目)7个(其中:已建成投入运营6个,年内完成张北县容北服装加工产业园区项目),实现了安置区产业园区全覆盖。

  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强宜居。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坚持“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提升完善安置区水、电、路、气、通信网络、垃圾和污水处理、清洁取暖等基础设施,合理规划配套建设一批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生活超市、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充分满足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进一步加强安置区人居环境治理,推进安置区清洁工程,打造宜居人居环境。三个示范安置区配套建设学校、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娱乐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29个。

  三是提升社区服务促融入。持续推动安置区管理体制创新,积极推行张北县“4+2+1”社区管理新模式,健全完善安置社区治理机制,并进一步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安置住房维修资金池,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着力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和自治组织基础作用,进一步完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综合服务站、楼门长等“六位一体”的安置区治理组织体系;宣传推广蔚县南杨庄乡宜兴社区先进做法,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促进新老居民人际交往、文化交流、情感交融,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对安置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三个示范安置区均新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全面建立,满足了搬迁群众日常生活需求;驻村工作队覆盖率100%;基层党组织覆盖率100%。

  四是盯紧防贫监测保权益。认真落实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用好部门预警、干部走访、农户申报三种有效途径,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截至8月底,张北义合美新城、康保怡安社区、蔚县康泰家园累计纳入防贫监测对象的有166户388人,消除风险96户226人,未消除风险70户162人,对未消除风险的 70 户 162人逐户逐人制定了针对性帮扶措施,牢牢守住了搬迁群众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有效化解了搬迁群众“稳不住”风险。三个示范安置区的10759套不动产权证发放工作全部完成,搬迁群众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以及已脱贫和纳入防贫监测的搬迁群众医疗救助覆盖率均达到100%,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低保、特困救助等范围,全面落实各项参保补贴政策,引导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做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搬迁群众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下一步我们努力在3个省级示范安置区创建工作的基础上,将康保县张纪特色小镇,沽源县黄盖淖、半拉山,尚义县恩泽苑、惠民苑5个集中安置区打造成为市级示范安置区,并争取12月底前通过验收。同时,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找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全方位精准发力,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

  问题三:康保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时,是如何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的?

  “十三五”期间,康保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83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共搬迁11766户29315人。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我们立足县情实际,充分发挥光伏扶贫和特色农业优势,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多是老弱病残的结构特征,因地制宜,通过集中安置区和产业园区“两区同建”的方式,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我县建设的18个集中安置区,累计投入涉农整合资金1.06亿元,共配套建设各类园区及项目31个。

  在全省规模最大的集中安置区怡安康城,共建设95栋小高层电梯楼,安置94个村7160户20109人,占全县集中安置人口的 80 %。为解决群众远离土地就业难问题,我们将安置区建在距县经济开发区2公里附近,扩大就业容纳能力,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依托嘉康农业、恒太包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20家,提供1100多个就业岗位;借助各类就业补贴政策引入了手工编制等扶贫车间6个,提供岗位800余个。同时,我们全面排查搬迁人口劳动力信息,按照就业地点、就业工种等建立了各类台账,依托智能就业服务系统,建立就业微信平台,实现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智能化双向选择,累计就业培训6200多人,转移就业1300多人,实现灵活就业5100多人,建成了3公里就业服务圈。

  在张纪特色小镇集中安置区周边,配套建设了20000亩蔬菜种植园区,可提供务工岗位近1000个,人均增收25000多元;规划建设满意、孙家、杨家丙3个畜牧养殖园区带动就业67户300人养殖发展;2019年建成占地30亩满意村养殖园区,建设标准圈舍40个共1万平方米,采用资产政府所有、租赁圈舍经营、企业订单收购模式,鼓励搬迁群众入园从事养殖经营,化粗放为集中,提升抗风险能力,目前共有40户养殖户入驻,年实现收益140万元左右,年实现村集体增收26.6万。2019年建成14个冬暖式大棚、40个日光温室大棚,由本地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定向收购,引导搬迁群众从事草莓育种、马铃薯种薯培育、有机蔬菜种植,可带动3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年增收共20余万元。

  在其他乡镇集中安置点,集中发展设施蔬菜、养殖大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以股份合作机制为纽带,满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发展一批当地优势特色产业项目,提高就业承载力,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农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就业岗位。在具有配套村级光伏电站和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条件的11个安置点,配套建设光伏项目共14个,总装机容量4550千瓦,通过改革光伏扶贫收益分配,合理设置保洁员、护林员、治安管理员等公益岗,至少一户中有一人实现了稳定就业,年收入人均达到6000元,实现了农村环卫保洁全覆盖、具有弱劳力的贫困家庭就业全覆盖、村集体收入全增加。2019年光伏扶贫“一改三全”新模式获得了国务院优秀案例奖。

  近两年来,康保县大力发展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增收。

  去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打出招商引资政策“组合拳”,研究出台了《康保县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康保县返乡入乡创业扶持办法》《康保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3个优惠政策,经济开发区建立了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在全县营造起全员抓招商、全力引项目的浓厚氛围。两年来,共成功签约19个产业项目,内蒙古为生科技、凯阔中药材加工等6个项目已经开工实施,经济开发区内的众皓德燕麦深加工、康正肉鸭深加工等4个项目年内可建成投产,可吸纳附近集中安置区群众就业330余人。

  在各乡镇集中安置区,通过实施优势特色种植、加工产业项目,培育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链条完整、品质高端、效益明显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增强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其中,河北凯阔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亚麻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流转、托管农户6万余亩土地,辐射带动4个亚麻种植合作社1300余农户,以及4个乡镇70个村8000余户亚麻种植农户,同时可增加公益性岗位135个、基地田间管理岗位235个;康保品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常年自营12万亩耕地种植荞麦,采取对外连片承租作业方式运作,每年稳定有7组300人农民从事耕、种、管、收、加等各个环节劳务;今年又在屯垦镇、满德堂乡流转土地8.4万亩,带动脱贫人口1120户2554人,年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问题四:谈谈张北县在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在就业领域如何让搬迁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答:张北县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民心工程,以稳定收入为核心,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张北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人口4204户9426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2916户6333人,同迁人口1288户3093人,共涉及17个乡镇、196个行政村、418个自然村。安置方式为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其中分散安置956户2063人,集中安置3248户7363人。共建成义合美新城、义合美新村、公会新区和战海乡战海新村4个集中安置区,2021年已全部完成安置入住。去年我县代表河北省成功地迎接了国家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取得优异成绩。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加搬迁脱贫劳动力收入:

  一是健全防返贫台账,对搬迁群众收入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要求,对全县18个乡镇和199个脱贫村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进一步完善了脱贫劳动力就业台账、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台账和空心村治理就业台账,为优化防返贫及后续帮扶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防返贫中心,安排5名工作人员常年负责防返贫工作,做到了有机构有人员,常态化开展问题隐患排查,落实群众主动申请、干部走访排查、部门数据比对等机制,对脱贫群众进行收入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动态监测,共对有劳动能力的1116户2186名脱贫劳动力实施就业帮扶,全部实现就业。

  二是强化技能培训,让搬迁群众成为技能型劳动力。“乐业才能安居”。易地搬迁后,搬迁群众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农业收入,必须在劳动技术方面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更好地就业创业,为此,我县特别注重加强搬迁脱贫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一方面,大力培育就业培训机构。目前,全县已认定培训机构6家,培训内容涉及电工、焊工、养老托幼、缝纫制衣、机械加工、餐饮服务、假发勾丝等。同时,鼓励相关部门都加入“技能大培训”行列中,按照行业特点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对“张北马铃薯、甜菜、错季蔬菜”种植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更好地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努力打造“企业订单、机构列单、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模式,促进劳动者培训再就业。今年先后组织家政、假发勾丝、中医护理等各类技能培训7次,到目前,已培训搬迁劳动力474人次,通过参加培训已有431人实现就近就业,平均每人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

  另一方面,广泛举办就业培训、就业招聘活动。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在易地搬迁社区开展就业招聘会、就业培训会6场,为387家本地和外地企业发布招聘信息,提供岗位7248个,其中,在义和美新城召开了“扩就业保民生、携手固成果”张北--香河对接专题招聘活动,当场达成就业协议130人;在公会新区开展专项中式面点班、养老护理班、电工班,共有117人参加培训。通过就业扶贫公众号发出慰问信及企业招聘信息、一对一“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等方式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目前县内就业1643人、县外省内就业218人、省外就业325人,有劳动能力的2186人全部实现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

  三是筑牢产业支撑,让搬迁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我县坚持后续帮扶与搬迁安置同步推进,坚持集中安置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并逐步将工作重心向后续扶持转移,实现了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到目前,全县已配套发展了义合美蔬菜净加工产业园、服装加工产业园,公会西瓜产业园,战海蔬菜种植产业园等一批就业门槛低、带动作用强的产业园区。广大搬迁群众通过务工就业、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方式,在光伏产业、有机食品加工、特色种植等产业链上实现了就业增收,共带动脱贫户4000多户,户均年增收1800元。

  四是公岗兜底安置,消除搬迁群众持续收入的后顾之忧。全面实施政策兜底工作,在义合美新城、义合美新村、公会新区、战海新村四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增设保洁、绿化、社区服务等公益性岗位,有效安置弱、半等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共安置保洁、绿化等乡村公益岗574名;安置道路保洁、小区绿化等扶贫专岗130名,探索出一条“建设新民居”“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有效路径,取得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

  通过实施一系列增收致富措施,搬迁群众基本形成了集务工增收、分红收益、公益兜底于一体的稳定收入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务农为主、务工为辅的收入格局,据统计,我县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达到35000元左右,较未搬迁之前翻一番,搬迁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张家口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张致铠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嘉宾的发布与解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关心的问题,会后请与市政府新闻办联系。

  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关键词:张家口责任编辑:郑世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