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集团化办学”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师资柔性流动:让“择校热”不再重现 让“择校热”“降温”不易,但“降温”后永不“升温”更难。“择校”即“择师”,只有两大教育集团各校区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同步提升,才能真正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4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是原第二十一中建校以来特别的一天。因为这天,不仅新校园开始投入,也是学校纳入五中集团后正式挂牌“五中一校区”的日子。 原二十一中以前在许多家长心中是一所“薄弱校”。去年,桥东区出资4000万元为原二十一中建了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环境优雅,布局合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虽然新校园在谁看来都是“高大上”,但对于学校未来能发展成什么样,大家心里也没底儿。因为大家知道,虽然学校戴上了“五中”的“高帽”,但如果没有好老师,就算是建成皇宫,家长们还是不会把孩子送过来。 “择校”即“择师”。桥东区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也深深意识到这一点。 其实早在2009年,桥东就开始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其仍属于“小打小闹”,不成规模,要实现教师大面积合理流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让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去任教,本身还要统筹考虑教师所属学校的工作、交流教师个人情况等诸多因素,教师交流一波三折。 因此,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交流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去年,《桥东区教师轮岗交流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方案规定:“凡在一所学校(校区)任教满6年教师须进行交流”---这打破了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实现了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也使教师有序流动成为桥东教育的新常态。 在《方案》的指导下,两大教育集团师资和管理队伍调整顺势开展。以五中集团为例,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22名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从五中交流到五中一校区勇挑重任,无论是交流的数量还是交流教师的质量,在桥东区都是空前的。 正是这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的队伍,迅速将五中先进的管理经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注入到新校区中。 2015年1月,全区七年级期末检测,成了见证奇迹的时刻。仅仅迁入新校园不足一年的五中一校区,这所专门接受外来务工子女的学校,在“十五项教学指标”评比中,取得了全区的十五个第一,一跃成为桥东区一张崭新的教育名片。 “在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桥东区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对解决当前教育发展阶段的择校问题,推进教育优质均衡,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市教育局局长何亚星对记者说。 |
关键词:教育,集团,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