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奶荒”有所缓解 难题依然待解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奶荒”,造成了河北省及国内多地的市场困扰。近日,随着春节后消费需求回落、奶牛产能释放和“洋奶”进口大幅增加,持续半年之久的“奶荒”终于得以缓解,牛奶供应趋于充足,鲜奶收购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生鲜乳收购价小幅下降 “1月份的收购价比去年12月低了一毛钱,降到了每公斤四块八毛钱。”3月3日,鹿泉市石生海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石生海告诉记者,近期生鲜乳收购价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由于生鲜乳收购是遵循上月价格本月确定的“行规”,因此2月份的收购价格还无从得知,但他认为,照现在的情形看,2月份将比1月份更低一点。 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说,春节之前,生鲜乳收购价格维持在每公斤5元以上的高位是不正常的“抢奶状态”。他预计,2月份河北省生鲜乳收购价格有望回落到4.5元-4.8元,相对于5元以上的收购高价,这才是正常、合理的价格区间。 “节后还没有接到厂家的调价通知。”3日,省会北国超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走访省会多家超市发现,在终端零售环节,尽管没有调价通知,但不少品牌的液态奶正在以买大包送小包、买即赠等多种形式进行促销,有的优惠幅度可达5%以上。 三重因素缓解“奶荒” “供需关系的变化是‘奶荒’得以缓解的重要原因。”袁运生分析。 需求方面,春节前消费者集中消费乳制品,乳品企业踊跃备货,对奶源的需求随之增加,因此一度将生鲜乳收购价格、牛奶价格推至高位。而春节后,消费者需求回落到了较为平缓的状态。供给方面,2013年以来的生鲜乳涨价潮提高了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奶源质量和产量的积极性,奶牛过快淘汰的现象得到缓解,奶牛存栏量更加稳定和充足。经过半年时间,产能开始释放,对生鲜乳供应起到了补充作用。 此外,新西兰等我国主要的乳制品进口国新一年的配额开闸,大量“洋奶”涌入,有力地补充了乳品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据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仅1月1日至17日,河北省就进口乳粉3455.28吨,货值1904.08万美元,重量达到了2013年河北省全年总进口量的61.33%,呈现“井喷式”增长。 长效平衡机制有待建全 业内专家表示,牛奶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虽然这一轮‘奶荒’已趋于缓和,但‘牛奶降价—杀牛倒奶—奶荒—牛奶涨价—奶农买牛—牛奶过剩-牛奶降价—再杀牛倒奶’循环往复的问题依然存在,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重乳品生产、轻奶源建设而导致产业链、利益链不平衡。”袁运生说。 据调查,河北省通过自建、控股和参股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的奶源只占14%,70%以上是由“奶牛小区”提供,因此,稳定这部分奶源的上下游关系、建立长效的利益平衡机制至关重要。 袁运生建议,一方面加快推进养殖小区向标准化牧场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由省畜牧、物价、食药监及奶业协会等共同参与成立省级层面的协调监管机构,建立乳品企业和养殖户(场)之间的利益联盟,以稳定生鲜乳收购价格和奶农结算价格,确保生产者、消费者、乳制品企业等相关各方按照既定规则执行,对违规行为依法查处,维护市场稳定。 |
关键词:收购价,奶荒,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