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蔚县秧歌剧团:只要坚守就有希望
张家口蔚县秧歌不会死 司珍说:“剧团改制以后,仍需政府资助来维系。” 尽管剧团尝试走多条路拓展演出市场、增加演出力度,譬如承揽传统晋剧、张家口蔚县秧歌、现代歌舞、专场晚会、代王鼓、婚庆、丧事、生日祝寿、礼仪出租等各种演出活动,但张家口蔚县及周边县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剧团服务的对象又是最基层的农民观众,戏价上不去,演出收益十分低微。 “在农村演艺市场,喜欢戏的观众不少,可是让他自掏腰包看戏的人却寥寥无几。公司戏码不高,演一场五六千元,有时三千元也演。”司珍介绍。 文艺院团必须多出精品,服务经济、文化惠民。在剧团,精品艺术的创作生产缺乏最基本的资金保障,最近两年,公司创作了《马宝玉》和《大清直臣魏象枢》两个剧目,已完成了初稿,但是囿于公司的财力,这两部剧最终也没能立起来。 公司与张家口蔚县暖泉镇的打树花剧场签订了演出合同,每年演出70多场《火树金花》,这笔演出收益占到剧团很大的部分。2013年,新的文化项目进入张家口蔚县,听说要建封闭剧场,白天晚上都可以进行打树花演出,而剧团的演出场地是露天的,演出只限于晚上,肯定竞争不过对方,这让司珍感到十分不安。 剧团的包袱很重,除了支付职工工资外,公司还承担着离岗人员差额工资的支付,以及养老、医保等负担,随着政策性工资的调整,剧团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有时压得司珍喘不过气来。 “演出市场需要培养,越不演,演出市场越萎缩。”司珍认为。 目前,许多县级剧团都坚持不下去了。司珍是1992年当上团长的,他觉得,这些年来,剧团一路走来,总是磕磕碰碰的,困难不断,但自己都坚持了下来。司珍认为,只要坚持住,就有希望,就有出路。 尽管剧团困难重重,但剧团内干净整洁的走廊,擦肩而过的年轻演员脸上洋溢着青春的飞扬,让你丝毫感觉不到颓唐和消沉。 “只要剧团还在,张家口蔚县秧歌就不会死,依然会‘百花丛中一点红’,而且红得更加绚丽。”司珍说这番话时,十分动情。 |
关键词:剧团,张家口,秧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