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张家口频道欢迎您
县区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张家口频道>>网络热点

有国企干部用国有资源围猎领导

来源: 观察者网 作者: 2015-07-14 17:24:47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中央巡视组今年第二轮巡视已经全面铺开。本轮巡视以“党组织是不是履行了党章规定的职责、担负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作为巡视重点。今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新一期“学思践悟”文章——《全面从严治党国企尤为紧迫》。文章称,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党组织决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把党章党规党纪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文章指出,巡视发现,有的企业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态度不坚决、执行不到位,甚至出现某些国企干部利用手中资源围猎领导干部的现象。文章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国企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

  以下为文章原文:

  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重要体现。全面从严治党,国有企业党组织决不能置身事外,必须把党章党规党纪挺起来、立起来、严起来,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在国有企业尤为紧迫。对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专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再次印证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全面从严治党任务十分艰巨。巡视发现,有的企业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态度不坚决、执行不到位;违背党的组织原则,用人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党管干部”变成“一把手”管干部,搞“一言堂”、“家天下”。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后,有的仍然顶风违纪,花巨资购买豪华度假村,携妻带子公款打高尔夫球;教育实践活动刚刚告一段落,就接着公款吃喝送礼。权力寻租、以权谋私问题严重,亲属子女围着企业转,靠山吃山、损公肥私;以改革为名,打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旗号,贱卖贵买、予取予求,侵吞国有资产如探囊取物。更为严重的是,利用掌握的国有资源,搞团团伙伙、利益输送,围猎领导干部。

  透过现象看本质,窥一斑而见全豹。国有企业出现这些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党组织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力,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管理的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面,离党中央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全面从严治党,靠全党、管全党、治全党,国企不能例外,必须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要从班子做起,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成员在职责范围内都负有领导责任。企业纪委要回归本职、干好主业,纪委书记不允许兼职,不允许不作为。对责任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

  发现问题且正确认识问题,才能更好解决问题。要心中有大局、坚持“两点论”,对国企存在的问题要辩证地看、历史地看,既看问题、又讲成绩,不能以偏概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没有国企的支撑,改革发展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问题。30多年前“知青”返城,不少是“顶班就业”,有的配偶子女也被安置在同一企业,造成亲属集中的遗留问题。只有把历史搞清楚,看到演变的过程,才能认清现实,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根本的是要在深化改革中加强党的领导。要紧紧扭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谈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种基本形式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这大好的形势下,我们也不能忽略了国有资产随改革过程出现合法化流失的现实。随着“国退民进”新形势的不断发展,一些国有资产已合法的转化为民营资产或私有财产。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大部分转化是实质意义上合法、合理,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部分不合法不合理的操作却被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形成了合法的假象。一些资产在改革的实际操作中掺杂了权权、权钱、钱钱交易,使一些不健康的,能够滋生腐败的东西,揉入其中,促进了国有资产变相流失。其主要形式有多种,下面我主要谈谈以下几种。

  一、配股政策导致国有资产合法的成为私人财产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第一步是以股份制形式推进的,一般是以买一送一的比例进行配送股份。现实中,却有钻政策空子的事情发生,在以股权形式改制时,国有资产的评估价是以低价确认的,再加上买一送一的政策,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出台政策的初衷是好的,是鼓励职工参预到企业中来,成为企业的主人,同时也是促进企业经济多元化和加速现代化企业建设速度的一种有效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国有企业将职工身份买断了事,既不考虑入股,也不予安排上岗,使其失业,这就使得政策配股的好处落入少数人和一些有权操作大盘的人的手中。这些从过程上看似合法、合理的转变,其实质是以国有资产的流失而肥了个人的腰包,且隐藏着暗箱操作和买卖互动因果关系的。

  二、以拍卖的合法性出售国有资产造成了变相流失

  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对于一些小、穷、亏企业要求出售,但在出售的同时,一些中型和经营业绩尚好的企业也在即得利益的趋动下进行了出售。出售时拍卖程序是走了,但走的质量如何,利益被谁所得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拍买程序不够科学,定价不够合理。出售资产的评估价值压到最低,公开拍卖时出现了另人费解的戏剧性现实。从发布信息到进行拍买这一过程中,一些特有形式的报名、竞标出现了不规范问题,使依法拍卖改变了原本意义上的性质,成为由一些想购买人和准购买人操纵拍卖全程的特殊程序。其特点是:一些人根本不是真正的要买资产,而是混水摸鱼,乘机“扎血”。所谓扎血,就是一些不想真正购买资产的人,在资产开拍前,志在必得地去争取购买权,而真心要买的人就要在竞拍举牌前出钱把竞买的路子铺平,这种出钱叫做出血,这种得钱即为截血。在这种畸形的拍卖方式下,假意要买资产的人得到预期的好处后,便相继退出,真心要买的人才能以低价出资拍下国有资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这一环节中流失。其原因就是国有资产的出售定价过低所致,如果竞拍的起价定的相对合理,就不会给“扎血族”留下创收的空间。这些“扎血族”可说是无孔不入,凡是有利可图的财产拍卖他们都能参预进去,从中谋利,甚至有的还成了这行当的专业户。其根源是拍卖程序和定价上给投机者创造了条件,并注定了国有资产变相流失的必然性。

  其次,实权人士参预操盘逼低售价。在拍卖过程中,一些掌权人联合实力派人士,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明行拍卖,暗中操盘,以一切可用的关系去实现以低价购买的目的。实质是权权、权钱、钱钱的互为作用,算计的还是国有资产。

  三、协议价出售为国有资产流失推波助澜

  从一些国有资产的出售情况看,有一部分是通过走拍卖形式最终转为协议价出售的,这里也存在着多种手段的变通和不为人知的猫腻。有一家国有企业初定售价很低,但由于资产量大,在竞拍信息发布后,报名的竞标人相当少,最后竞标的是两家具有经济实力企业。在拍买会开始前,因一家竞标者出现意外,在路上耽误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但已给拍卖会的主持者打进电话请求推迟一下时间,最终未果。他们的这次误点正好给拍卖转为协议价留下了美好的操作空间,达到了以低价成交的目的。在拍买过程中,还有的是经权威人士将竞争者劝退,也就是提前向竞标者许愿,让其自动退出和以一些大牌去假报名,把一些资金实力不强的散户挤出竞争的行列,肃清了竞争对手,最终同谋者得利。这种情况下,在权力方面直接收现金受贿的很少,多以给干股和安排人员为交易手段,使其长期受益。而国有资产却因协议价造成了应收回资金差异性的流失。

  四、产权制度改革时管理不善而导致资产流失

  有一些企业在产权改制时,因权力人士干预或一些掌权人为给有关系的评估机构滞留业务,没能及时的登记造册和进行资产评估,使得一些在册资产无法确认新旧程度,尚未造册的资产成为账外资产,最终被原经管者以偷梁换柱和监守自盗等方式,把国有资产以次冲好,将好的资产和未上账的资产自行出售或运出窃为已有,使国有资产在改革过程中流失。因情况特殊,一旦出现问题也会因人情关系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五、无形磨损得不到合理补偿造成的折旧性流失

  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国有企业整体租赁的过程中,一般是企业整体出租,其租金被相关部门收回。这些租金如没有用于国有资产的维修,而是转作他用或挥霍,就会造成磨损、减值得不到弥补的必然结果,从而形成折旧性国有资产流失。

  六、以人情关系捐出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在改革过程中,有的掌权人将自己暂时不用的家具、用具以无偿的形式送给一些相关的部门或关系密切的个人使用,或将财务借出,最终以收不回为由形成损失或坏账,或是直接送人情,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如积少成多,也会是一笔不小的国有资产流失。

  七、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在利益分配中人为性国有资产流失

  在国有控股参股的企业中,多数企业会以一些不合理的分配和非法的手段算计国有资产,一点一点地把国有股份磨合掉,将个人股份逐步增强,最终实现“国退民进”。这种损公肥私的做法,是以合法的外衣包装其非法侵吞的真相,导致国有资产在运营过程中隐形流失。

  以上七种形式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将国有资产合法、合理的转为直接和间接的私人财产,推进了改革的进程,而对国有资产来说却是一种纯脆的流失。

关键词:国有资产,企业

责任编辑:郭洪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