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老年协会:给留守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我的儿女都在外面打工,留下我在家看房子,以前感觉很寂寞。现在参加了村里的老年协会,每天都出来参加活动,老人们在一起唱歌、跳舞、打牌,感到很快乐。”74岁的村民邓光秀说。 像邓光秀这样的老人在四川宜宾珙县超过了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56%。 四川省老龄办副主任张晋川说,四川是外出务工大省,目前在农村,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为绝对主体的庞大农村老年群体,在赡养、精神慰藉等方面的诉求,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由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相对匮乏,子女外出打工后,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孤独感较强。他们在精神层面普遍缺乏关爱。”张晋川说。 针对这一情况,为了给留守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四川大力发展基层老年协会。老年协会经常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成为农村老年文化建设的主基地和老年人的精神家园。 以珙县为例,目前已有老年协会和分会262个,覆盖了所有村社区。村里依托老年协会,成立了军鼓队、腰鼓队、歌舞队、太极拳队、棋牌队等文艺队,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老年协会组织的这些活动几乎天天有,参加的老人也非常活跃。还会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免费体检等,我们老年人确实感受到了温暖。”邓光秀说。 据了解,城乡社区基层老年协会是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老年群众组织。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已达49万个,覆盖率为74%。 张晋川表示,除了开展文体活动,服务与维权是老年协会的核心功能。在农村,老年人和子女之间在抚养、赡养、财产纠纷等方面常有矛盾,而农村老年协会在调解涉老矛盾、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及农村家庭和社会安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全国敬老模范村”宜宾县柏溪镇革坪村老年协会,自1996年成立至今,已成功调解了1200余起涉老纠纷,为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村里依靠老协会员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小组、环境卫生小组等,让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不但通过老年协会可以“老有所乐”,也实现了“老有所为”。 专家建议,培育壮大农村老年协会,优化提升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老人打造一个施展作为的平台,探索农村社会互助养老模式,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宜宾市老龄办主任任敏玲介绍,目前已有不少基层老年协会探索农村“老年协会+居家养老”的互助养老新模式,建立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档案,采取老年协会成员一帮一、结对子的帮扶措施,定期慰问陪伴老人,帮助老人申报政府救助事项、购置生活用品等,从多方面体现对老人的关爱帮扶。 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农村老年协会还存在经费设施不足、活动场地缺少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日前,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老年协会建设。将放宽条件、简化手续,进行直接登记;争取把老年协会建设纳入财政预算,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对老年协会的资助和奖励办法;探索开展政府购买老年协会服务试点工作。 |
关键词:协会,老人,老年,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