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将用三年时间打造百个市级文化创意村
近日,张家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台《关于打造文化创意村的实施意见》,计划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筛选百个文化创意村分阶段打造,推动我市重点旅游村发展更有文化创意、业态不断创新融合、农民持续增收。
按照《意见》,我市将围绕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独特自然生态、特色种养殖四类资源进行摸底、普查,对“张家口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名单”“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名单”“张家口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百村计划选址村庄名单”涉及到的村庄进行再次梳理,建立文化创意村数据库。实施试点引领,今年率先启动29个文化创意村试点建设,重点在京礼高速赤城县区域和草原天路沿线分别打造5个和10个文化创意试点村;其他县区各打造1个示范点;市文旅投、市建发、市建投等国有企业带头打造1-2个文化创意试点村。加大市级资金支持力度,对通过认证的市级文化创意村根据等级予以一次性300—500万元奖励,同时,加强与各大银行合作,为文化创意村项目争取全额贷款贴息支持。
在创建方式上突出三种模式。实施多行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自然生态、乡村风情、历史文化、古迹遗址等资源,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空心村”治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农业农村等工作进行融合发展,建成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举办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带,推动实现林区变景区、草原变公园、河道变游道、农业变景观农业和养生农业、村民中心变游客服务中心,着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品、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实施设计、建设、运营统一运作模式,按照“谁运营、谁建设,谁建设、谁设计”的原则,对文化创意村打造进行统一运作,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文化创意村产品体系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实行多种模式经营,以村民为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农民通过租金、股金、薪金、现金等方式增加收益。
创新旅游业态,通过文化创意村的打造,在吃、住、娱等要素上形成一批品牌旅游产品。打造“老房东”旅居品牌,围绕知青、具有农村工作或生活经历的退休人员以及城市白领等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老房东”旅居产品。打造中国浆果旅游之乡品牌,开发采摘、鲜食、果酒、养生等系列产品,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集葡萄文化、生态休闲、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多业态生态生活圈,形成“桑洋河谷有葡萄、坝上草原有沙棘、枸杞,坝下山区有树莓、草莓、蓝莓、黑莓”的浆果旅游产业格局。举办“树莓节”“红红火火过大年” “冰雪文化旅游节”等休闲活动,打造系列娱乐赛事活动,使文化创意村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时向世界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和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成为解决脱贫攻坚“后两年”和“三年后”稳定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
100个文化创意村引领“乡村蝶变”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台《关于打造文化创意村实施意见》
编者按:乡村旅游是新时代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升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我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乡村旅游发展,近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出台《文化创意村实施意见》,立足我市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等资源,对村庄进行艺术化建设,发展旅游业态,打造文化创意村,实现村庄艺术化和旅游业态化。今年率先启动29个文化创意村试点建设,到2021年底全市打造100个市级文化创意村。
按照“农村资源+文化创意+旅游业态+农村政策”发展模式,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结合脱贫攻坚、“空心村”治理等中心工作以及乡村发展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创意为导向,以文化为灵魂,大力培育文化和旅游业态,加快文化创意村打造,使文化创意村成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时向世界展示脱贫攻坚成果和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使乡村旅游成为解决脱贫攻坚“后两年”和“三年后”稳定发展的重要产业。
四大基本原则
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中华文化。把打造文化创意村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指示精神的重要抓手,在设计、建设、运营中充分体现张家口的文化内涵,融合各村自然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村。
坚持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各县区文旅主管部门要在规范化发展方面加以指导,不干预企业正常运营。企业作为文化创意村打造主体,以市场化方式开发、运营,加快推进。
促进农旅融合,做强产业支撑。立足人居环境改善和村民生活水平提升,以村民为发展主体,以旅游业态为纽带,对传统农业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农副产品经济收益,打造系列农旅驰名品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以及文化创意村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坚守生态底线,实现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和政策底线,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推动文化创意村可持续发展。
三大创建模式
多行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村要依托自然生态、乡村风情、历史文化、古迹遗址等资源,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空心村”治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农业农村等工作进行融合发展,建成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举办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带,推动实现林区变景区、草原变公园、河道变游道、农业变景观农业和养生农业、村民中心变游客服务中心,实现绿化+文化,着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品、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设计、建设、运营统一运作。按照“谁运营、谁建设,谁建设、谁设计”的原则,明确开发主体,在政府指导下,对文化创意村打造进行统一运作,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样化发展的文化创意村产品体系和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让文化创意村成为忆得了乡愁、富得了村民的重要载体,坚决避免规划后没人建,建设后不能运营、运营后老百姓不得实惠等问题。
多种模式经营。以村民为主体,充分尊重村民意愿,选择多种经营模式。农户利用自有闲置房屋,按照规划设计和相关规范,改造装修后自行经营、自主管理、自负盈亏。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将土地、宅基地流转到村集体,村集体合作社把房屋、土地统一租赁给企业经营,农民通过租金、股金、薪金、现金获得收益。
两项具体措施
推进文化创意村建设———摸清底数,围绕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独特自然生态、特色种养殖四类资源,深入辖区各村进行详细摸底、普查,特别是对“张家口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名单”“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名单”“张家口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百村计划选址村庄名单”涉及到的村庄进行再次梳理,建立文化创意村数据库,为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统筹开发、传承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试点引领,借助第三届张家口市旅发大会筹办,2019年重点在京礼高速赤城县区域和草原天路沿线分别打造5个和10个文化创意试点村。其他区域县区各打造1个示范点。
打造文化创意村旅游业态———围绕知青、具有农村工作或生活经历的退休人员以及城市白领等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老房东”旅居产品,同时深入对接京张社区和单位,推动文化创意村变为单位养老院、学校实践基地和社区活动中心。
打造中国浆果旅游之乡,对接农旅企业、中国农大等高校,对葡萄产业进行升级,推动建设桑洋河谷葡萄文化生态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打造集葡萄文化、生态休闲、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多业态生态生活圈,同步发展树莓、沙棘等浆果,开发采摘、鲜食、果酒、养生等系列产品。
打造系列娱乐赛事活动,举办“树莓节”“赛羊会”“乡村音乐会”“乡村美食节”“丰收节”“红红火火过大年”“冰雪文化旅游节”、农耕、马拉松、自行车赛等休闲活动,打造农事博物馆、非遗博物馆,开发一批本地特色农家菜,让游客深度参与农家生活,体验农家乐趣。
七个方面保障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和空心村治理,兜底文化创意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厕所革命”,建设艺术化节能环保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要求。实施厨房改造工程,达到餐饮行业相关标准。完善乡村道路设施,加快与高铁、高速等重要交通线路连接线建设。加强环境整治,推进文化创意环卫一体化,建设村级生态污水处理厂。实施村民中心改建工程,将各村村民中心全部改为游客服务中心,具备高标准服务接待能力。打造智慧平台,实现民宿、餐饮、农场等智慧化管理。
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市级资金支持力度,旅发大会奖补资金向文化创意村打造倾斜,对通过认证的市级文化创意村根据等级予以一次性300—500万元奖励。
制定行业发展规范。制定《张家口市文化创意村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对文化创意村和“老房东”旅居品牌打造提出详细要求,明确量化标准。
大力招商引资。落实招商引资土地、资金等政策,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召开面向全球的文化创意村项目发布会,全力引进优质市场主体和战略合作伙伴。
加强营销推介。通过与国内知名媒体合作、召开发布会等形式,对文化创意村和“老房东”品牌进行深入宣传推介。
培养人才队伍。大力推进文化创意村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各级党政领导、合作社、文旅服务、导游等专题培训,加快培养一批专业化、标准化从业人员。
以文创旅游融合开拓乡村振兴新空间
揽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文化和旅游从来都是相伴相生、融合交汇的。尤其是在跨界融合发展的今天,推动旅游产业再上新的台阶,业态不断新化、要素逐步升级、品质更加提升,就必须突出深度开发,用文化创意的方式,在“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上做文章;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通过文化创意引领、通过文化创意与旅游浪漫“牵手”,让旅游“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名片更加靓丽。
张家口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厚,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还有众多青山绿水、塞外桃园的乡村静在“深闺”。画地为牢、坐收门票,缺少远见;空有建筑、缺乏内涵,难言深度;单打独斗、小打小闹,形不成市场,乡村旅游在以往发展面临着不小的“困境”。在自驾游、休闲游、健康养生游等需求愈加多元的今天,发展乡村旅游更应当在资源整合上深耕细作,在内涵挖掘上彰显特色,在旅游体验上注重品质,在产业链条上打破边界,在精品线路上互通互联,在更高层面谋划、支持、推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以深度开发推动文化创意与旅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全市打造100个文化创意村重要的不仅是今后成果,还有对全市旅游乡村引领带动作用。
可喜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全力发展全域旅游,一大批有影响、受喜爱的旅游乡村已“崭露头角”,一大批旅游乡村路线“热”起来,文化体验、非遗展示等众多新业态正“茁壮成长”。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打造文化创意村实施意见》出台,无疑将有力推动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业态创新、农民创收。相信在不久将来,会有更多有说头、有看头文创村、美丽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