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讯(记者章紫薇 通讯员王英军)“以前我和老伴儿住在自家破破烂烂的房子里,冬天做饭生火什么都不方便,现在住进了这互助院,房子新,设施好,咱冬天也能用上地暖了。”说起来张北县近年来的改变,家住张北县馒头营乡二圪塄村的李万高竖起了大拇指。
漫步在张北县的村头巷尾,一条条宽敞平整的马路,整齐陈列的分类垃圾箱,崭新的运动健身器械,设施完备的村民活动中心尽收眼底,随处能听到村民们的欢声笑语,“雨天一身泥,风天满身土”的景象不再;行进至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设施大棚,“老死不闻瓜果香”的坝上乡村,棚内时令蔬菜水果长势喜人,而这一切变化离不开北京市西城区与张北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有效开展。
张北特色蔬菜种植。记者 郑世繁摄
自2016年北京市西城区与张北县结对,三年来,西城区用真情、用真劲、用真金白银对张北县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帮扶支持,更是切中了张北县发展要素,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动真格;完善基础设施、引进产业扶贫、为张北县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底全省考核张北进入“好”的行列,全县脱贫摘帽的69个贫困村、11526户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高质量脱贫,整体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22.5%降至2.79%。
帮扶产业项目落地,放大产业带动效应。
张北县地处河北的西北部,全县面积达4185平方公里,全部属于坝上高原,是京津地区的“上风上水”位置。离北京只有225公里的张北县,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被首都人民亲切地称为“是离北京最近的高原,也是离北京最近的‘远方’”。但气候较为寒冷,也较为干旱的张北也因长期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而成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西城区自结对帮扶张北县开始,就在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上下足了功夫。“以前我们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十年九旱,即使丰产了也不一定能丰收,还经常因为卖不出去赚不到钱,现在有了国家和政府的帮助,咱这技术条件上去了,地里头不只有土豆和莜麦了,多了好多新品种的蔬菜。庄稼种得越来越好,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说起最近几年种地的改变,正在收割藜麦的郭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在张北,像郭大爷这样由种植莜麦改种藜麦的农户不在少数。
张北县村民喜迎秋收。记者 章紫薇摄
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向记者介绍到,种植藜麦可以说是张北县的一个扶贫亮点,之前坝上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莜麦,产量一般来讲在200斤/亩左右,每斤只能买到1.2元,而种植藜麦产量一般能达到200-300斤/亩,最多能达到500斤/亩,藜麦属于全营养食品,近年来深受消费者青睐,所以一般能卖到每斤18元,农户比种植莜麦时收入高了近十倍。坝上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藜麦的种植,质量产量仅次于青海地区。鉴于此,西城区协助张北县引进了藜麦种植项目。在改种藜麦之初,因宣传力度不够,知晓度较低,老百姓丰收之后一度时间出现了滞销,西城区又强力推进消费扶贫,用19万元资金帮扶张北县实施了消费扶贫平台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扶贫有藜”“我在张北有亩地”藜麦众筹认养活动,开创了“消费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订单扶贫”的新模式。截止目前共有770人众筹54.84万元认养藜麦182.8亩。
张北县村民喜迎秋收。记者 章紫薇摄
张北县村民喜迎秋收。记者 章紫薇摄
据了解,西城区协助张北县在传统产业带动上,重点实施公会镇1000亩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馒头营现代农业园区、中合三农万头肉牛养殖现代农牧科技园、君乐宝30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项目,累计带动贫困户8117户户均年增收1600-5000元。
为实现产业全覆盖,西城区除了在传统产业上帮扶张北县贫困户提高技术、发展特色农业,还通过新能源、全域旅游等产业的带动,帮扶张北县农民多渠道增收,持续稳定走上致富路。今年,张北县新实施4.95万千瓦分散式风电扶贫项目,收益可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积极推进西水玫瑰小镇、奥伦达部落等项目建设,共流转土地29500多亩,建成后辐射带动周边村庄100多个,惠及贫困人口近1万人;在战海乡、公会镇易地搬迁安置区实施燕麦、藜麦加工厂等7个就业项目,为周边700多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有了鼓励,有了动力,村民们尘封已久的发展意愿豁然激发,村民自力更生谋发展致富的信念更加坚定。
“授人以渔”落到实处,推动科教文卫发展
在张北县,一所所重新翻修的卫生院、设施条件得到完善的中小学等等,成为近年来张北县的新风景。
“以前有点小毛病就得去城里看,稍微重点儿就得起早贪黑去市里医院排队。现在可好了,卫生院条件越来越好,看病比以前方便多啦。”正在卫生院拿药的张大爷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张北县医疗教育水平的提高,老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生活质量也大大提高。村里通过技能培训懂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带着大家一起走上致富路。
“人才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西城区对张北县的帮扶不仅仅是在资金方面给予大量支持,还开展了多次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群众后来都成了乡镇或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对帮助农户实现稳定脱贫起到了关键作用。”张北县委书记郝富国向记者介绍道,西城区为从源头上帮助张北县解决贫困问题,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为张北县无偿进行教师培训,给予资金技术支持改进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在多个领域进行两地人才的交流互动,倾注全力真帮真扶真爱,拉近了两地人民心里的距离,增进了感情,更激发了张北县贫困地区群众的内生动力。
张北乡村崭新的农机农具。记者 章紫薇摄
据了解,张北县先后派出5名党政干部赴西城区挂职,并选派40名专业技术人才赴西城区培训;西城区教育系统9人来张北支教1个月,并举办2期培训班,共培训专业技术人才1820人次,医疗系统16人来张北义诊1个月。
两地还大力开展劳务协作,北京西城人社局提供了3000套教材,用于建档立卡公岗技能提升培训,完成贫困人口培训3397人;张北县就业局、西城人社局、北京方向职业培训学校共同举办司炉工培训100人,其中建档立卡15人;张北就业局、北京西城区、北京市职业技术学校共同举办为期7天的致富带头人培训,全县专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负责人等70余人参加了培训,创业成功66人,带动12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并有20名致富带头人赴西城区参加了致富带头人培训。
改善民生成帮扶重点,让群众幸福“看得见”
行走在十月的张北县农村,处处皆景。丰收的庄稼和金黄的树叶相互掩映,脚下是平坦整洁的柏油马路,虽已是深秋,但并无荒芜的味道,而是满满的秋收喜悦。村庄里崭新的村民活动中心、基本的健身活动器材以及为方便村民冬天洗澡新修的公共浴室,随处可见张北县村民幸福的身影。
村民活动中心。记者 章紫薇摄
新修建的公共浴室。记者 章紫薇摄
记者在互助院采访时,遇见了和老伴儿一起在此居住的李万高。家住张北县馒头营乡二圪塄村的李大爷今年71岁,今年已经是在互助院居住的第二个年头了。“我和老伴儿岁数都大了,儿女也常年在外打工,村里就让我们优先住进了这互助院。我跟老伴儿住一间屋子,还有个厨房,用水做饭啥的都特别方便。我还能在村里的安排的公益岗打扫打扫卫生,又多了一份收入来源。冬天也不用自己烧煤了,咱也用上地暖了。”说起来住到互助院以后生活条件的改变,李大爷有说不完的话。互助院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幸福互助院是北京西城区帮扶二圪塄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互助院建筑面积1069平米,配套建设活动广场600平米,可容纳21户老人居住,主要吸纳本村65岁以上的贫困户入住,现已有20户符合条件的老人入住互助院,每户入住老人配套存储用房12平米、菜园0.2亩,对入住的老人全部免费。
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进行帮扶,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生活条件好起来,生活质量高起来,让村民能真实感受到“看得见”的幸福。二圪塄村只是西城区帮扶张北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的一个缩影。
互助院干净整洁的屋内设施。记者 章紫薇摄
互助院干净整洁的屋内设施。记者 章紫薇摄
今年,张北县实施“双基”提升工程4大类36项,建设通村公路及硬化村内道路1550公里,实施247个村级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工程,推进120项农网改造和农村电视及通信网络提升工程,实施了120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全县所有村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启动169个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推行了以公司化运营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全域保洁机制。同时,今年采取易地新建、联村并建、就地整治模式治理159个“空心村”。西城区在帮扶张北县脱贫攻坚工作中,也力争从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抓起,保证每一分钱用在民之所需上,民生为本,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
村民家中纯净的生活用水。记者 章紫薇摄
北京西城区和张北县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这根“红线”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共同承担起确保张北县整县出列、高质量脱贫摘帽的使命。西城区始终坚持小切口精准扶贫,投入资金两个多亿,达成项目27个,在张北县原有贫困人口66619人中,覆盖到14052人,西城区贡献成分占到约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