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频道
长城新媒体集团  主办
当前位置: 新闻发布

易地搬迁 搬回一位开心琴

来源: 长城网  作者:李玲霞
2020-11-23 10:30:43
分享:

长城网见习记者 李玲霞 通讯员 侯鸿儒 贺志丹

“小时候枕着妈妈的手背入睡的小癖好再次得以实现,这在‘北漂’的时候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如今伴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这种奢望又踏踏实实地回到了我的生活,不止如此,我的身边还多了一群像妈妈一样的家人每天给予我最有温度的关心。”席卫琴在阳光下开心地跟记者交谈道,此时她刚刚得知自己获得了发改委颁发的异地扶贫搬迁典型人物奖。



席卫琴与养老院的大爷开心交谈中。

身为“80后”的席卫琴现在是工作在张北县公会镇幸福港湾养老社区的一名员工,作为土生土长的坝上姑娘,结束“北漂”生活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正式打开了她幸福生活的篇章。小席家在张北县公会镇开地房自然村。由于这里地处偏远,道路不畅,工作机会寥寥无几,年轻人纷纷逃离,村子就在这样的恶循环中越来越缺少希望。在这个的大背景下,小席也无奈地选择了“北漂”打工,虽然每月可以收入5000元左右,但是除去房租水电和吃喝所剩无几,更不能照顾家庭。尤其是在父亲查出胰腺癌晚期后她更渴望回到家人身边。

2017年公会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席卫琴一家所在的深度贫困村盘城房村被纳入了易地搬迁名单,当时一家4口还住在一间土坯房里,院里屋内满是猪圈与鸡饲料混杂的味道,但是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2019年8月,在父亲逝世前的两个月,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席卫琴一家搬进了100平米的新房,那时热爱生活的妈妈,在阳台上种满了花。“政府给办了我没能力完成的事,让爸爸离世前过上了一段好日子。”席卫琴说。

公会新区西侧,就是张北县幸福港湾养老院。2019年10月,小琴来到养老院上班,成为了幸福港湾养老社区院长助理,63岁的母亲温秀莲也在养老院里谋到了洗衣工的工作母女俩一起上下班,月收入近5000元。在家门口就业脱贫是她从来没想过的。她协助院长处理工作,用她在北京学到的本事以年轻人的思维在院长的带动下帮助养老院从事行政协调,档案管理、财务出纳,养老院的管理越来越科学化,效率大大提升。如今,面对各项工作,她都已“轻车熟路”,不但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的方向。

幸福港湾养老院外景。


幸福港湾养老院内景。

为了让养老社区的老人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也帮助安置区内弱劳动力贫困户和残疾人实现就业,她主动对接张垣大嫂服务公司和镇政府,成功在安置区内申请建设了残疾人扶贫工厂。通过“政府+残联+企业+贫困户(残疾人)”模式,制作麦秸画、手工编织、皮雕皮画等工艺品以及卫生纸二次加工,真正实现“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

为了丰富养老社区老人的精神生活,她鼓励员工发扬大爱精神,每天开展“替天下儿女尽孝,帮世间父母解困难,为党和政府分忧”文化活动;为了缓解老人的苦闷心情,她积极组织开展扭秧歌、二人台、手指操等各种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席卫琴也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当她因出门开会离开养老社区几天时,有老人会拽着她的手问,“你这几天去哪里了?”当她站在梯子上干活儿时,身后总有老人为她双手扶梯;当她因加班错过了饭点,也有老人催她赶紧去吃饭。“这些老人真的内心特别善良,虽然有时候言语表达很弱,但会用他们特殊的方式关心你,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席卫琴说。养老社区115名老人她都认得,愿为这百名老人“养老”,期盼更多人加入这个有爱心的职业;为了缓解了员工的精神压力,取得家属对服务老年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她的提议下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烛光晚会,增进了员工与老人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

“放弃城市打拼回到故乡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这里有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在公会新区开始了新生活,席卫琴感到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郑世繁

关键词:养老院,养老社区,搬迁,公会镇责任编辑:李玲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