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怀安村全貌 张春海 摄
洪塘河,怀安县第二条大河,纵贯怀安南川。 上游水沟口河,源于山西天镇县辉窑沟村,《水经注》称“托台谷水”。《怀安县志》载:“洪塘河县境流程36公里,平均河宽150米,县境流域面积785公里。 汛期水流湍急,年均径流量0.49亿立方米,最大径流量0.69亿立方米。 ”洪塘河,当之无愧的怀安母亲河,丰沛的河水养育了两岸的人民,旧怀安村恰如河畔一颗璀璨明珠,从汉朝伊始,旧怀安村成为了洪塘河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怀安县境中心
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于县境南部旧怀安村置夷舆县,辖今仙境南川,属幽州代郡,迄今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 《辽史·地理志》记载:“怀安县本汉夷舆地”。 《宣府镇志》记载:“元封元年,分天下为十三郡,更郡守为太守……令上谷郡属幽州部,领县十五,一曰夷舆,按此置县之始”。 旧怀安村及附近的耿家屯、磨泥湾村一代仍有保存完好的汉墓16座,其中旧怀安村现存4座,属于省文物保护单位,从其规模及位置上看,是汉之夷舆县治所的最好佐证。 当地人称之的“堡壕外”北20米处曰“旧城”,即是古城遗址。
旧怀安村北距柴沟堡约20公里,南距三十里店约20公里,西面距枳儿岭约20公里,东面距离左卫约20公里,是怀安县境之中心。 旧时旧怀安村过去有清水河(洪塘河支流)穿村而过,与之毗邻的还有“淮河、柳河、洪塘河”,这几条河流最后均在旧怀安村汇合,共同并入洪塘河。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旧怀安村西清水河水流湍急,每到冬天一望无垠的冰海(当地人称“海子”),方圆不下100亩,村民坐冰车可以滑行到10公里以外的太平庄。
兵家必争之地
唐代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即公元822年,寓意“朝廷施行仁政,百姓感恩怀安。 ”于旧怀安村置怀安县,属河北道新州(今涿鹿),怀安县始名。 后晋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怀安县被契丹所占,金朝承袭辽制,元代沿袭旧制。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卫所制度,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大抵每112人编为一个百户所,1120人编为一个千户所,5600人为一卫,卫所的军官称卫指挥、千户、百户。
旧怀安地处宣(宣府)大(大同)古道,军事位置十分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县志载:“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废怀安千户所,置怀安卫”。“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营筑今怀安城……”据说,修建怀安城时,需要拆毁旧怀安古城,拆下的城砖是人排成队,由旧城传到新城的。 两城相距10公里,如果以一米间隔一人计算,至少万人。 目前,旧怀安村只留有土筑的城墙,没有一块城砖。
水路交通要冲
旧怀安,地处洪塘河水路码头之交通要冲,时县境官道之重要节点,张库商道的物资重要集散地。 张库商道,亦称张库大道,被誉为北方丝绸之路,其历史可追溯到汉唐。 到了明清以来,尤其是随着满清王朝建立,大境门的修建,张库商道达到商旅之繁荣达到空前,民国时期,依旧商旅鼎盛。 旧每日呈现出商旅往来,车马穿梭,马蹄疾驰之景象。
商旅赶着老倌车,十几人或几十人组成一个车队,浩浩荡荡出发,通过旧怀安村,越过左卫,出大境门,直奔张库。 赶着老倌车,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至少十几辆老倌车。 老倌车满载当地的土特产,什么小米、黄米、杂粮,更有茶叶、干鲜果品之类的物品,行走在旧怀安官道上。 他们一般是春暖花开出发,秋高气爽返回;或者是夏秋后出发,次年开春回来,一年一趟。 就此一趟,从库伦换回皮毛、奶制品或者玉器等物品,在当地出售,就可以大赚一把。
官道从村中横穿而过,南北两侧皆是车马店,比较出名的有天成店、通顺店、太和店、三合店等,最为有名是天成店和三合店。 天成店是哥俩合伙的车马店,绰号“大东东、二东东”;三合店是三个异性弟兄合伙而成。 途经旧怀安村的晋商、浙商,以及江苏、湖北、湖南等地客商,都愿意下榻。
驼铃声声赶路欢。 沿着张库大道,蒙古或者俄罗斯以及欧洲的客商也时不时来内地经商。 他们一般是骆驼队,十几人或几十人的长队,别样壮观。 旧怀安村专门有家骆驼店,主要接待蒙古和塞外来的客商。 店主人懂得蒙语,而且还能流利的说几句俄语或英语,服务档次比较高,还能煎炒烹炸外国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