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王晶 通讯员 韩志杰 冀秀怡 陈少云)近年来,赤城县围绕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资金配套等举措,建立政府、企业与农民三方合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机制,让曾经的“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获批实施省农业农村厅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韩志杰 供图
在大海陀乡行字铺村的一片玉米地里,一台秸秆压捆机来回穿梭,田地里横七竖八的秸秆被卷入机器,数秒钟后,就挤压出一个金色的秸秆块,打包好的秸秆错落有致,勾勒出秸秆离田的别样风景。
秸秆打包。韩志杰 供图
“我们家种了五六十亩地,秋收的时候把玉米掰回家,剩下这些乱七八糟的秸秆儿没法处理,现在赶上了好机会,利用这个机器,一天能打秸秆五六百包,效率非常高。”雕鹗镇农户师建宇说。
秸秆综合利用。韩志杰 供图
打包只是第一步,赤城县始终在“禁烧”上下功夫,在“利用”上做文章,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格局中。通过利用秸秆压捆机来打包秸秆,解除了农民捡拾秸秆劳动之苦,给农民带来收入,带动了部分农民再就业,还减少了因秸秆焚烧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有效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增收。
师建宇介绍说,秸秆综合利用效果明显,不但地里清理干净了,而且带动了村民增收。
秸秆打捆不仅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对于当地的养殖合作社来说,秸秆方包也是非常不错的喂养草料。张家口泰安牧业有限公司牛场养了100多头牛,牛场喂养的饲料供应就成了最大的难题,在镇里相关工作人员的宣传指导下,养殖场负责人冯明喜掌握了秸秆饲料化技能。记者走进库房看到,大片的秸秆方包整整齐齐的码放着,这都是合作社为周边村民进行秸秆打捆而收购回来的,能够满足牛场圈养牛的日常需求。
“牛场成立于2018年,以前都是自己用小型的铡草机铡草,铡出来以后是又占地方,喂的时候又不方便。自从推广秸秆压包以后,县里对我们养殖户帮扶,草能铡成袋装的这种秸秆压包,既节省了储存空间,喂牛的时候也方便。”张家口泰安牧业有限公司牛场负责人冯明喜说。
据悉,赤城县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于2022年实施省农业农村厅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项目申请了中央补贴700万元,企业自筹708.1万元,共投资1408.1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使赤城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巩固提高,基本实现全量化利用。此外赤城县还建设了2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示范展示秸秆利用新技术成果、技术体系、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走上现代农业循环发展之路。
农作物秸秆养牛饲料。韩志杰 供图
“赤城县在2022年争取中央资金700万元,用于全县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其中300万用于设备购买补贴,400万用于秸秆收储体系建设。”赤城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刘宇介绍说。“在2022年10月底到2023年4月底作为2022年全县秸秆收储体系推进工作的阶段,按照要求我们要把秸秆收储率达到97%,离田率达到97%,另外,我们要将这种秸秆收储体系纳入到将来长效机制,实现乡村宜居,环境效果达到循环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