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7岁的小莉(化名)出生8个月遭遇父母离婚的变故。母亲的离去、父亲的外出打工,让奶奶陈阿琴成了她事实上的“母亲”。17年的风风雨雨,奶奶含辛茹苦地照顾着小莉,让这个不幸的孩子重新找回了家庭的温暖。 曾经的劳模,无私的母亲 见到陈阿琴时,她正在阳台晒被子。“趁着今天太阳不错,我正给小孙女晒晒被子呢。”口齿清晰、耳聪目明、手脚麻利,看到陈阿琴第一眼,根本想不到她已是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 1954年,陈阿琴跟随上海政风厂整体搬迁来到了合肥,并在当时的安徽针织厂安家落户。作为业务能手,陈阿琴多次为安纺多个分厂的学员传授摇纱技术。在那个年代,省级劳动模范是一件无上荣耀的称号,而陈阿琴却早早地成为其中的一员。正是长时间过度用手,曾经灵活自如的双手如今已不再听使唤,时不时还会隐隐作痛。 “多亏了我这个小乖乖,每次疼痛都是她帮我搽药膏……”说到孙女小莉,陈阿琴渐渐陷入沉思,“不过,这个孩子真是命苦啊!” 我的孙女,我的“老幺” 陈阿琴今年已经83岁,育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们都早已嫁出去了。不过让陈阿琴揪心的是1998年儿子因感情问题离了婚,留下了只有8个月大的孙女,不仅如此,因为厂子效益差,儿子不得不多年外出打工,照顾嗷嗷待哺的小莉便落在了当时已退休多年的陈阿琴肩上。 “刚开始那几年还好,老头子可以搭把手帮我照顾孩子,老两口每个月两千块的退休金还勉强够支撑。”陈阿琴回忆道,不幸的是,没几年老伴因患食道癌撒手人寰,经济上的困顿不说,已至古稀之年的陈阿琴独自照料小莉备感艰辛。 换洗尿布、喂奶粉、打针吃药……这些看似平常的活计,往往让陈阿琴累得直不起腰,“没办法,这就是命,我和我的‘老幺’咬咬牙,这不就挺过来了吗?” 困顿、窘境,并没有压垮陈阿琴瘦小的肩膀;乐观、向上,则成了祖孙俩挑战命运的利器。经常,周围邻居们会看到,这对祖孙俩手牵着手面带微笑地行走的身影…… 小莉在一天天地长大,而陈阿琴却一天天地变老。小莉每一天的成长、变化,都凝聚了陈阿琴心血和汗水。 凡事靠自己,要学会坚强 大通路街道华业苑社区内一幢普通的两室一厅,60多平方,这就是陈阿琴的家。一个几十年前盖的房子,尽管看上去很老旧,可在老人的精心打扫下,屋子里一尘不染,各种摆设井然有序。 老伴去世后,陈阿琴独自挑起了家庭重担。为了给小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陈阿琴却将家中这间光线好、日照强的南卧室让给了孙女,“她还在长身体,光线好对于她的视力和成长都有好处。” 尽管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陈阿琴的为数不多的退休金,但小莉的成长所需要的营养,陈阿琴总是想方设法满足和保证,“小妮子现在在长身体,学习任务又重,我一个老家伙不吃可以,可不能亏着她哦!”陈阿琴笑着抚摸着一旁坐着的小莉的头说道。 人们都说隔代亲,爷爷奶奶容易溺爱孩子。但对于小莉的日常教育,陈阿琴则有着自己的育儿经。“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凡事必须靠自己的努力,要学会坚强面对困难!” 陈阿琴欣慰地表示,尽管没有为小莉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条件,但小家伙也很明事理,从不向家里伸手要这要那,“这孩子啊,懂事!” 她是我的希望,更是我的骄傲 在小莉的书桌前的墙上,记者看到了一溜排的奖状。陈阿琴说,自己没什么文化,能做的只能是让她饿不着、冻不着。没有报辅导班,也没有请课外老师,在学习方面,小莉全靠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虽然谈不上名列前茅,但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她的努力我很满意。” 奶奶的无私付出,小莉看在眼里,铭记在心。每次学习完,小莉总是主动地帮助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奶奶的手不好,每天定时为她上药成了小莉的必修课。 “奶奶很辛苦,身体也不好,我只想快快长大,找工作挣钱养活她!”小莉告诉记者,每天晚饭过后,最想做的就是和奶奶坐在一起,说说悄悄话……总之,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光,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和乐趣。 |
关键词:奶奶,母亲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