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讯(记者郑世繁 通讯员张润海 高景山 肖海宁 何丹丹 )怀安居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是全国围棋之乡,怀安钟灵毓秀,名人辈出。怀安豆腐皮、一窝丝饼并称为怀安三宝的柴沟堡熏肉被收入《中国食品大词典》。
第六屯乡二堡子村开发旅游扶贫。梁海泉摄
怀安是典型的农业种养大县。今年以来,立足县情,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3亿元,用运发展光伏产业、特色种养、发展林果产业,建立扶贫车间等方式跳出扶贫抓扶贫,将产业特色变扶贫亮色。确保2019年脱贫摘帽,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西沙城乡光伏产业拓宽脱贫路。梁海泉摄
光伏发电成铁杆产业
怀安县委县政府深知,发展光伏产业,在贫困户及贫困村受益的同时,可实现脱贫攻坚、社会效益、环境保护的多赢。将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扶贫电站。制定出台了《光伏电站运营维护管理办法》《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对有劳动能力的设置公益岗位,对整户无劳动能力的进行生活救助,确保群众充分受益。截至目前,已有114个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发电,1个村级电站即将建成,实现光伏电站贫困村全覆盖。4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181个村集体和252户贫困户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基本建成。全县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年收益可达3000多万元。8月18日,拨付各乡镇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423.5万元,覆盖贫困村贫困户3530户;拨付集中式光伏电站收益312万元,覆盖非贫困村贫困户2080户。今后光伏收益按季拨付,计划于9月中旬和12月中旬,分别拨付收益966.2万元。在带动11500户贫困户增收的同时,为村集体带来长远稳定收益。村民们激动的表示,有了光伏发电收入,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日子不远了。
渡口堡乡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梁海泉摄
扶贫车间成龙头产业
在怀安县渡口堡乡,有一个小有名气的扶贫车间--张家口润祥鞋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仅有800平米的生产车间,计划安排就业人员120名。现已开工投产,第一期已经培训上岗工人54名,仅贫困户就26名,预计年人均收入达1.8万元。根据当地农事规律,一年内忙闲季节分明,怀安县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建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就业脱贫模式,农忙干农活,农闲工厂打工赚钱。既保证了群众在农闲时间就近就业,又方便兼顾家庭事务,达到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目前,怀安县已建成扶贫车间10个,北庄堡村甘草加工,磨泥湾、南九场村服装加工等6个车间,主要生产箱包、皮鞋、服装、菊花等产品, 780人可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达到1200元左右。据悉,怀安县今年规划新建20个扶贫车间,围绕本地优势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优势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引进手工业、服装加工业等企业设点布局,形成了村村有车间,户户有事做,月月有收入的格局,村民脱贫也有了盼头。
第三堡乡设施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梁海泉摄
特色种养成扎根产业
怀安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如何因地制宜,将当地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着力打好特色牌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一直是困扰怀安县委县政府的大问题。确立了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的总体思路,编制了《怀安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产业扶贫规划》,研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确定了马铃薯、蔬菜、菊花、经济林和肉牛、毛驴等特色种养业,为群众提供“菜单式”扶贫项目。加强园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能人大户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鼓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龙头企业的模式发展肉牛产业,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以每头母肉牛补贴8000元鼓励贫困户购买养殖成年基础母肉牛发展养殖业。今年, 1.3万贫困户申请特色种养,覆盖50%的贫困人口。为推进农业规范化、集体化、产业化经营,成立相关扶农公司有序引导农民土地经营权,鼓励贫困户流转土地,切切实实发挥土地优势,让贫困户实实在在发“地”财。怀安城镇13个村共流转土地10050亩,受益农户968户,其中390户718贫困人口流转土地3398亩,流转资金13.89万元,人均增收1945元。
扶贫干部进村入户宣讲政策。梁海泉摄
生态造林成绿色产业
将生态扶贫作为怀安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2018年建设国储林51万亩。以每亩每年800元流转贫困户土地1527亩。500多名贫困人口参加了造林务工,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为使山更青、林更美,设立贫困人口生态岗位,贫困户实现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2017年底选聘1000名,人均增收3400元。今年8月份,选聘护林员1700名,人均增收3600元;选聘巡河员633名,人均增收3800元。实现绿了青山富了民。
怀安县借势出台《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经济林实施方案》,今年种植经济林2万亩。林下经济生态走廊带动贫困户312户,户均年收入达到5500元左右,擦亮“绿招牌”崛起“绿经济”做大做强林业产业,拉长产业链条,让生态扶贫成为怀安县群众增收的又一渠道。
左卫镇叶家辛窑村通过发展果蔬采摘带动贫困户增收。梁海泉摄
精准脱贫成绩榜:
柴沟堡镇:计划脱贫1219户1983人。对照贫困村退出标准,补齐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确立基础设施项目42个,投资1745万元,涉及11个村。着力在产业就业扶贫上下足功夫。安排专人逐村逐户进行收入核算,根据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和收入情况,合理安排增收项目并实现户增收500元-4000元不等。在认真落实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收益分配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同时,打造高标准幸福互助院、推行委托企业代养基础母肉牛等,打造了亮点特色扶贫。
左卫镇:以村为单位,逐户澄清底子、拉出清单,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变输血为造血,结合当地实际和个人意愿,通过就近务工安置、公益岗位用工、发展特色产业、小额信贷扶持、种养补贴激励等增收方式,灵活助力实现自主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开发,全面落实低保、养老保险、民政救助、共富股权转移等政策性措施,配合光伏发电收益计划,全面推进兜底保障脱贫。目前,全镇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已基本解决,贫困家庭经济收入也逐年提升,已稳定脱贫出列986户1626人。重点实施光伏收益分配脱贫一批,发展特色种养产业脱贫一批,就业安置脱贫一批,结对帮扶脱贫一批,实现贫困户如期稳定脱贫。
怀安城镇:充分发挥本地自然、土地等资源优势,坚持产业扶贫为中心,在保证常规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的基础上,注重唱好地方戏,着力打好特色牌。加强龙头带动,发展产业促脱贫。投资1.7亿元的秸秆循环利用项目和投资2.2亿元的赤峰家育种猪集团的扶贫产业项目正在有序实施中。发挥土地优势,流转土地发地财。20个街村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共流转土地10050亩,受益农户968户。借助本地企业,打工就业鼓腰包。积极与企业单位协调沟通,贫困户用工达到1526人,每人日均收入100元。村户各显其能,特色种养致富道。种植的特色农作物和牲畜共涉及贫困户916户1739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头百户镇: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设施完善为重点,高效推进,狠抓产业就业落实《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扶持特色种养业,预计户均增收近1000元。充分利用村内建设用地和建筑物顶部,进行光伏电站建设,12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全部建成运营。重点建设扶贫车间,着实解决100多人就业问题。除此之外,还重点打造了示范、特色典型,贫困户当起了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农民。
渡口堡乡:围绕抓实项目建设,促进劳动就业,发展一村一品、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一乡一业,培强主导产业的工作思路,以新能源和设施蔬菜、食用菌、林果种植四个基地建设为突破,举全乡之力,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拔掉穷根,实现增收。抓投入、建基地,抓龙头、培产业,抓就业、促增收。基础设施得以明显改善,劳动就业不断扩大,新能源和设施蔬菜、畜牧养殖、林果、食用菌产业初具规模,群众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拟脱贫512人,7个贫困村整村出列。
第六屯乡:规划完成减贫395户688人。村级卫生室、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污水管网改造、道路硬化、亮化、危房改造工作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均按照计划有序进行。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马铃薯、张杂谷、水稻等贫困户切实享受收益。投资371.4万元的肉牛养殖共富项目实施后,实现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户均年增收480元。光伏扶贫、扶贫车间、旅游扶贫、健康扶贫特色扶贫项目均实现最高效率推进,贫困户均实现稳定增收。下一步,该乡将盯紧未脱贫人口、返贫风险高人口和贫困边缘人口三类重点人群,重点抓好算准收入账,消除危住房,讲通好政策,搞好送温暖、提升满意度,巩固脱贫好成果。
太平庄乡:积极引导全乡产业发展,抓实就业增收。村级屋顶分布式光伏实施,使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村全部实现了稳定收益,年收益均达到了2万元以上。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3个,总投资867.21万元。两个亮点扶贫项目分别是南九场村集体扶贫车间运营后可吸收7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月增收1600元。流水沟村互助幸福院项目于预计10月底工程验收完工后入住,将使贫困人口老有所居,稳定脱贫,实现空心村的整治。 “空心村”整治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第三堡乡: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认真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对8个拟出列贫困村按照省市退出指标逐项查漏补缺,达到退出标准。对未脱贫人口逐村逐户逐人进行了分析研判,1422人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项目带动、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土地整治、金融扶贫、生态扶贫、扶贫车间等方式减持产业就业为核心,千方百计促进增收。加快实施、推进路、水、房、文、卫、灯六大类项目61个项目建设,目前已竣工39个,正在施工22个。积极落实低保、特困和残疾人员各项普惠政策,开展低保查漏补缺工作,确保应保尽保。围绕脱贫增收,狠抓特色种植、肉驴养殖、就业培训、京冀对接四项重点。
王虎屯乡:按照发展共富产业,建好光伏项目,搞活土地流转,用好金融扶贫,壮大特色种养的发展思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贫困村退出7项指标和贫困户退出9项指标,注重提升脱贫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共富项目、发展光伏产业、发展种养产业、加强生态建设、利用金融政策,做强富民产业。严格落实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多渠道增加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资产性收益,做到四个百分之百。以8个贫困村及中心村和永久保留村为重点,加紧建设道路、安全饮水、亮化、村民活动中心等。
西沙城乡:全力推进产业就业脱贫,补齐项目短板,夯实基础设施,兜清贫困底数,确保脱贫质量,关注群众需求,提升工作满意度。进一步明确扶贫工作职责,实现贫困户增收,保障贫困户日常生活,确保2019年度全部脱贫出列。对照脱贫标准,逐户分析研判,2018年可稳定脱贫548户972人。下一步谋实做强产业。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各村特色优势,加大产业谋划,推进产业项目,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西湾堡乡:出列7个村,贫困人口脱贫1000左右。以脱贫攻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优化。全乡上下全员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大搞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保障为目标,全乡产业扶贫共覆盖贫困户2079户,占全部贫困户的173 %,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全乡223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代缴合作医疗保险,省市县医疗扶贫“四重保障”政策得到落实。签约医生制度得到执行。全乡实施饮水安全村5个,彻底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