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化和旅游系统2019年工作要点解读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牵手,把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文化才更有生命力,旅游才更具竞争力。为深化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2019年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京张、奥运、冰雪等七大文旅产业;实施健全四大公共服务体系等“47636”工程,推动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开局年目标
2019年是文旅融合开局之年。全年力争实现文化惠民“六进”演出2000场次以上,惠及观众100万人次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突破87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7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24%以上。
围绕特色优势
打造七大文旅产业
围绕北京市场打造休闲度假康养文旅产业
挖掘桑洋河谷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桑洋河谷葡萄文化生态产业园区建设,推出以葡萄为主的系列“浆果”产品,打造集葡萄文化、生态休闲、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多业态生态生活圈,建设京北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提升一批高品质滑雪度假小镇、温泉养生小镇和滑雪运动、户外体验基地,并融合冰雪温泉、长城古道等资源和业态,打造国际品质的冰雪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
围绕两区建设打造“五变一加”文旅产业
充分利用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成果,并与全市城乡建设、 “空心村”治理、河道治理、造林绿化等工作进行融合,逐步实现林区变景区、草原变公园、河道变游道、农业变景观农业和养生农业、村民中心变游客服务中心,实现绿化+文化。
围绕冬奥资源打造奥运文旅产业
发挥冬奥品牌、冬奥场馆等资源优势,引入高端会议、休闲康养、体育运动等项目,创建“中国国际滑雪旅游目的地”和云顶-万龙5A级景区,推动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冰雪观光、度假、运动、商贸、节庆等系列休闲度假产品。挖掘冬奥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系列冬奥文旅活动,带动冰雪产业从单一要素向全域资源整合转变。
围绕冰雪产业打造一季变四季文旅新模式
依托滑雪场自身环境条件,积极开发春夏秋季观光、避暑、住宿、会议、室内滑雪、户外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车和汽车营地、溜索、低空飞行与滑翔等项目,组织各类音乐节、电影节、美食节等四季经营模式,努力建成滑雪运动和户外体验的“双基地”,推动滑雪场全年运营,形成“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
围绕精准脱贫打造特色农村休闲文旅产业
围绕精准脱贫三年后和后三年重点任务,按照“农村资源+文化创意+旅游开发+扶贫政策”四合一模式,结合“空心村”治理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休闲产业。建立农村资源信息平台,成立农村休闲产业同业联盟,构建产业联盟、资源共享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和链商资源整合的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具有地域和民俗特色的乡村民宿发展,探索共享农庄、共享农场、共享民宿等特色产品,推出一系列具有张家口地域标识的精品“伴手礼”,实现乡村旅游点变单位养老院、学校实践基地和社区活动中心。
围绕区位优势打造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
发挥张家口与北京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等优势,加快推动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重点整合泥河湾、黄帝城遗址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东方人类的故乡”品牌和世界文化旅游大区。全力做好海陀儿女、长城两边是我家、共饮桑干水、百年京张铁路、万里茶道、平津张战役、两都驿道、萧绰太后故里、京西第一州府、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十篇文章。积极开发体育旅游产品,举办草原古堡自行车赛等赛事,打造京津冀户外体育旅游目的地、京张世界城市山地旅游综合体和国际重要户外体育赛事平台。
围绕文化特征打造文旅体验感悟新产业
重点以太子城遗址、万里茶道、大境门长城等张家口历史文化名片为引爆点,谋划启动大境门国家级长城文化公园及太子城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建设,打造万里茶道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康保“界壕家园”、尚义“青山行宫”、赤城“黑龙望云”、万全“萧后花园”、崇礼“太子雪苑”、塞北“马可察罕”、张北“野狐大战”、桥东“雄武边墙”、桥西“境门茶马”、沽源“金莲幕府”、察北“穹庐牧歌”11个文旅品牌。举办长城文化会展、太子城考古探秘等文旅主题活动,打造文化会展、历史展览、历史文化旅游实景体验等新业态。
紧抓关键环节
实施“47636”工程
健全四大公共服务体系
构筑奥运住宿保障体系。高质量编制《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住宿保障规划》《张家口市住宿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重点抓好37家拟签约酒店改造提升工作。
提升高水平公共文化体系。新建或改建一批富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创作一批反映扶贫事迹、先进典型、经验成果的舞台和美术作品。
完善游客集散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建立涵盖租车、用车、换车“一站式”服务的汽车租赁体系和统一的张家口文旅标识体系。
搭建智慧服务平台体系。完成智慧旅游方案制定及智慧旅游云计算中心系统顶层设计工作,启动综合调度中心建设及应用系统,开展示范点建设。
打造七大文创旅游品牌
打造京张文旅品牌。紧抓冬奥会筹办重大历史机遇,以泥河湾遗址和合符文化为核心,以长城为纽带,打造强化“东方人类的故乡”品牌和世界文化旅游大区。
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品牌。发挥冬奥品牌、冬奥场馆等资源优势,引入高端会议、休闲康养、体育运动等项目。
打造冰雪文旅品牌。加快创建“中国国际滑雪旅游目的地”和云顶-万龙5A级景区,深入挖掘全市民俗文化和民俗活动,打造系列冰雪民俗文化活动。
打造农村休闲脱贫文旅品牌。出台全市《支持旅游脱贫攻坚的扶持措施》,推进文旅扶贫工作。推出具有张家口地域标识的精品“伴手礼”及网红民宿、网红农家菜等网红品牌,举办“红红火火过大年”“认房东结亲戚”等忆乡愁活动。
打造草原文旅品牌。深入挖掘辽金元文化旅游价值,谋划启动太子城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建设。以草原丝绸之路历史场景、辽金元时代皇家游猎驻跸的四时捺钵制度历史场景为原型,编排大型实景演出。
打造万里茶道文旅品牌。深入挖掘万里茶道张家口段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整合万里茶道张家口段重要历史遗迹,打造万里茶道精品旅游线路。
打造桑洋水道文旅品牌。以桑干河和洋河为纽带,推动“水利+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以尚义瑟尔基激情漂流、宣化桑干河大峡谷等为节点,打造水上运动、水岸休闲、滨水度假、滨水康养等为核心的文化和旅游产品,形成“坝上有天路,坝下有水路”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
凸显文旅六大引爆点
打造高质量旅发大会。高标准编制旅发大会规划,编排蕴含地域历史文化特色文艺演出产品。加大项目建设,开发一批休闲度假项目,举办一批有品牌影响力的草原特色活动,打造一批新业态,形成“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坝上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
建设草原天路全国驰名生态博物馆。以330公里草原天路为载体,整合周边历史文化、生态景观,探索打造坝头生态博物馆。努力打造康保“界壕家园”11个文旅品牌,实现草原天路文旅融合发展。
启动大境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整合打造太子城遗址等长城墙体和关隘城堡及九边宣府防御体系,谋划启动大境门国家级长城文化公园建设,唱响“长城两边是我家”主题。
推动建设桑洋河谷葡萄文化生态产业园区。以葡萄观光采摘小镇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挖掘桑洋河谷资源和区域优势,融合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展销、会议等多种业态,打造集葡萄文化、生态休闲、旅居康养等为一体的多业态生态生活圈。
举办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活动。编制《张家口市红色和军事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深入发掘“第二延安”的红色文化和旅游资源。
创建崇礼冰雪省级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提升一批高品质滑雪度假小镇、温泉养生小镇和滑雪运动、户外体验基地,大力完善度假酒店和精品民宿接待服务设施,打造国际品质的冰雪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
完善三大发展机制
完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成立市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成立农村休闲产业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农村休闲产业发展保障体制机制。成立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搭建政企合作机制,扩大招商引资和扶持力度。成立全市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工作领导小组。
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与全市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两区”建设、冬奥会筹办、“空心村”治理、河道治理等各类规划进行融合,实现统一规划、整体打造。围绕优质资源,以文化和旅游业为平台,实施旅游+战略,建成一批多产业融合特色文化旅游地标。
完善文旅事业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县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出台《全市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年度考核实施细则》和《农村休闲产业考核办法》。打造一批“不得不去旅游景区”“不得不看演艺活动”等文化和旅游知名品牌,评选一批最美考古人、最美导游、最美讲解员、最好老艺人、最好长城保护员、最好馆员等文旅先进典型。
实施六大保障措施
强化推介营销。加强与国际、国内主流媒体以及网络媒体合作,不断提升“冬奥之城-大好河山张家口”品牌影响力。开展跨区域营销,与省内机场合作,建立旅游空中推广平台;与航空公司、旅游企业联合,谋划开展海外推广活动。探索组建专业媒体运营团队,建立全市旅游线路产品库、旅游媒体资源库、旅游宣传素材库。
建立制度化监管机制。探索文化和旅游警察、文化和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文化和旅游巡回法庭、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并线的五位一体执法模式。依托12301、12318、12345三条服务热线,建立统一的投诉受理平台。
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涵盖旅游业基础标准等内容的旅游质量标准体系,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创新制定《冬奥之城———大好河山张家口》、“大丽花”标识群众评价认可体系。
加大招商引资和市场环境优化力度。落实好文旅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到我市投资发展。利用国家级贫困县区IPO绿色通道,帮助有条件文旅企业上市。
提升文旅行业整体素质。加强文化和旅游行政管理、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研究、专业技术、导游服务和乡村文化旅游6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校企合作,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培养旅游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创意策划、中介服务等专业人才。
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文旅队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力打造一支守正创新、担当实干,立足岗位做贡献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