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四月,大地生机初现。
纵目康保县乡间、山野,一排排“蓝板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农民群众对光伏发电板的“爱称”。2017年以来,康保依托域内丰富的光电资源,围绕贫困群众产业发展需求,将“风光电”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第一产业,探索出一条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之路。
“蓝板板”成了支柱产业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万户、4.1万人,贫困发生率16.8%,贫困人口平均年龄57岁,低保户占48.9%,因病因残致贫占54%……面对贫困面大、程度深的现实,如何依托国家扶贫政策发展可持续产业,是康保迫在眉睫的抉择。
“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使贫困地区发展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基础之上。”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后,他们的发展思路越发清晰。
康保地处坝上高原“上风口”,全年日照时数长,具备780万千瓦光伏发电开发能力。“要充分发挥优势,全面实施光伏扶贫产业,打造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康保县委、县政府将目光锁定在光伏扶贫上。
他们根据省市推进光伏扶贫工作的要求,科学谋划、稳步实施,2017年统筹企业投资、村合作社贷款、涉农资金共1.5亿多元,建成35个、共计1.26万千瓦的分布式电站和0.9万千瓦的村级电站;2018年,凭着“有霜期抓前期,无霜期抢工期”、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等超常举措,仅用70天时间建成132个村、共计4.152万千瓦的扶贫电站,新增分布式电站0.44万千瓦和集中式电站10万千瓦,6月底实现并网发电。
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6.75万千瓦,实现了165个贫困村光伏扶贫全覆盖。
村民家门口就业真开心
“光伏收益不能按户平分,要帮扶激励贫困群众靠劳动获取收益,靠双手勤劳脱贫!”2018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康保县调研时这样指出。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后,康保出台了《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及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创新分配方式,变“输血”为“造血”,规定光伏电站资产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收益的70%用于设置农村扶贫公益岗位工资支出,帮助有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收益的3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村内小型公益事业,包括公共设施维修、孝善基金奖励、临时救助、高考奖励等,杜绝收益按户平分。
扶贫效果马上有了积极变化:村集体收益增加了,村里的“懒汉”开始动起来了,村民们的笑容增多了……
为帮助弱劳动能力者实现稳定增收,该县各村立足实际,开发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公益岗位1.6万个,通过义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带动全县16478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各村明确专人负责公益岗出工考勤、工作成效监督评价,彻底杜绝了养懒汉现象。
“我年纪大了,外出打工没优势,现在通过参加公益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生活得挺好!”张纪镇三义堂村72岁的贫困户胡兴雨满脸笑意。
“只要自己还能劳动,就不能等着政府给咱白送钱。靠着劳动拿工钱更踏实、更有面子。”忠义乡金满梁村贫困户黄成满道出了众多贫困群众的心声。
村庄褪下旧衣换新妆
“以前我们村基础设施差,党组织服务能力弱,如今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增加,村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荣誉感和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张纪镇西三面村党支部书记王天伟说,随着光伏扶贫利益分配与公益性岗位统筹推进,彻底改变了之前村集体无收入、村干部干事无资金的现状,极大地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
“以前,家家户户都是各扫门前雪,街上、路上脏得不成样子。现在,村里有了保洁员,啥时候都是干干净净的。”今年85岁的村民刘少孝说,如今的村子干净整齐,孩子们回来都说变化太大了。
截至目前,康保县326个行政村开发环境卫生公益岗7253个,占公益岗总数的44%,对村内、村外和道路沿线采取网格化分区,实行公益岗保洁,累计拆除残垣断壁和危旧房屋1.6万户、5万多间,清理农村多年积存垃圾95万吨,在全市率先建起“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环卫机制,彻底改变了过去农村粪便满地、杂草丛生的脏乱差形象,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
借此契机,各乡镇、农村开展了“公益之星”“星级家庭”“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女婿”等评选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向善、孝老敬老、讲究卫生,营造邻里和睦的文明新风。
“街道干净整洁了,大伙的精神面貌一天比一天好!”主管扶贫工作的副县长张海表示,下一步全县在做好精准脱贫的同时,将尽早谋划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