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张家口讯(记者 苏晓瑞)在脱贫摘帽的关键时期,蔚县县委在全县驻村干部中推行“吃派饭”工作法,让群众掏心窝,让干部接地气,进一步拉近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的距离,找到了一条加强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可贵路径,打通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驻村干部通过“吃派饭”,察实情出实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助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传统中汲营养,让老做法焕发新活力
蔚县在选取山区、城郊、矿区等不同类型的30个贫困村试点推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定饭费标准、定派饭范围、定付费程序;家庭情况问到、全年收入算到、脱贫措施议到、突出困难找到;不准指定专户、不准提过分要求、不准他人陪同、不准分桌吃饭、不准弄虚作假”的“三定四到五不准”吃派饭要求,在全县229个驻村工作队全面启动“吃派饭”工作,让这一传统做法在扶贫工作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在具体实践中,科学编排派饭顺序,按照“贫困户、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一般农户、村干部”的顺序列出派饭时间表,避免群众有“嫌贫挑富、搞形式”的担心;合理确定饭费标准,按照“不搞特殊、不开小灶、不给群众添负担”的原则,参照全县农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饮食习惯,确定每人每天饭费不低于20元;严格管理制度,县驻村办统一制作《派饭单》、《派饭谈心记录卡》、《办实事情况纪实簿》,工作队每顿饭后足额缴清饭费,并由派饭户在《派饭单》上签字,定期查阅“一单一卡一簿”,用群众满意度检验“吃派饭”工作成效。
在饭桌上碗碰碗,让群众“掏心窝子”说话
相对于调研式、问卷式、表格式、慰问式的浅层次交流,在自家屋里、炕头边吃边谈,群众没有顾虑和约束感,更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消解了思想对立和抵触情绪,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一顿饭下来,心里疙瘩解开了,干群关系亲近了,久违的信任回来了。下宫村乡苏官堡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刚说:“吃派饭这种模式,吃着吃着老百姓就打开了话匣子,一顿饭后大家就成熟人了!”
吉家庄镇一村贫困户宋义被列入危房改造户,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进行危房改造。县农牧局驻村工作队在饭桌上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做通思想工作,帮助确定建房地点、协调水电等事宜,还帮他联系购买了21只肉羊,讲解养殖技术。通过一系列工作,帮助宋义转变了思想认识,增加了脱贫信心。草沟堡乡曹子水村是全县深山区最远的贫困村,交通极其不便,村民到县城需三个小时。县医院驻曹子水村工作队自己种菜养鸡,经常提着蔬菜去群众家里“吃派饭”。时间长了,干群距离拉近了,工作队的车辆成了村里的物流采买专车,谁家需要捎什么东西、谁需要搭车来回,只需和工作队说一声,保准办得妥妥当当。
在饭桌下解难题,让干部“甩开膀子”干事
对机关干部来说,到群众家里“吃派饭”,是一种十分“接地气”的换位体验和思想锤炼。群众的房子结实不结实,生活水平怎么样,家里有什么困难,一顿饭下来,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吃派饭’不是简单的吃饭掏钱,而是通过让驻村干部深入农户家里,和群众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聊天,感受农民疾苦,进行换位思考,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吃派饭让驻村干部对贫困群众的艰苦生活条件感同身受,更加激发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责任感、使命感。”蔚县县委书记梁昆道出了推行“吃派饭”的初衷。
省交通厅港航管理局驻黄梅乡黄梅村工作队在“吃派饭”时,了解到贫困户王玉梅的残疾孙子想找份工作的愿望后,多方打听,联系了张北一家招收残疾人的工厂,帮助他成功实现就业。目前,全县已有1100余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实现了就业。在“吃派饭”过程中,县委组织部驻杨庄窠乡西坡寨村工作队了解到,17年前,小学文化的耿恺全娶了云南的智障女李菊,一直没有办理结婚手续,所生的13岁、15岁两个男孩一直无法落户和入学。面对教育缺失的孩子们,工作队三人深为痛心,回来后,工作队立即行动,到县公安户政部门咨询、联系老耿妻子户籍地云南警方、带着老耿一家做亲子鉴定、到乡派出所办户口、跑办入学手续、申请协调减免学杂费用……,就这么一帮到底,两个孩子终于上了户口,走进了校门。
从交流中挖穷根,唤起群众脱贫“精气神”
该县通过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吃派饭”时发现问题的梳理分析,发现80%以上的工作队都反映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宁肯受穷也不愿出力,习惯于“靠墙根、晒太阳、发牢骚”。针对“精神贫困”问题,县委专门召开全县大会,号召全县上下扶贫先扶志,采取有效措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蔚县供电公司驻涌泉庄乡西窑头村工作队率先实施了爱心超市,推行“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气神、全民共建好乡村”工作模式,通过日常考核、先进评选、村务公益活动对贫困户和村民进行积分管理,组织村民以“劳动换积分,积分换物品”的形式从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用品。目前,全县150家爱心超市开门营业,有效调动了贫困群众改变陋习的积极性。县国土局驻草沟堡乡白庄子村工作队,面对大山深处的村民们有的一年不洗衣、有的几年不洗澡的问题,实施了“洗手洗脸”工程。驻村工作队主动入户帮助引导贫困老人洗手洗脸、洗衣理发、打扫屋内院外卫生,让脱贫从贫困户干干净净的正常生活开始。切身体验到了干净舒适的生活,村民们都自发行动起来,该活动的典型经验也在全县迅速推广开来。
在派饭中见成效,架起干部群众“连心桥”
一张桌架起沟通桥,一锅饭焐热干群情。饭桌上发现问题、饭桌下解决问题,已成为蔚县驻村干部的工作常态。“吃派饭”工作法推行以来,驻村工作队累计“吃派饭”9200多次,收集各类原始意见建议8700余条,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3400多个。许多经过上世纪‘吃派饭’年代的群众纷纷感叹,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最直观的体现在于,蔚县2018年脱贫省考,“群众满意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彻底扭转了连续两年在省扶贫工作成效考核中被倒排的局面,进入“好”的行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为取得全县脱贫摘帽大决战的全面胜利,蔚县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又增派440余名干部对全县全部非贫困村实施驻村帮扶,更多的干部走出机关大楼、走进农家小院,加入到进村入户“吃派饭”、为群众干实事解难题的队伍中。蔚县“吃派饭”工作已经从形式层面深化到精神层面,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自觉行动,更加有力地助推着脱贫攻坚决战走向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