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晚三不用
羊年春晚三不用
羊年春晚将由哈文出任总导演。...[详细]
小龙女原型
小龙女原型
秋风沉醉,伊人垂泪。当92岁的...[详细]
“中国校花”争霸
“中国校花”争霸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程指...[详细]
今日聚焦 即时 领导要闻
问政山城 地方 独家策划
财经 房产 协会
文化 教育 社团
景区推荐 旅游
酒店住宿 美食
图说张垣 微博
长城论坛 爆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张家口频道>>热点新闻

全国首例农地流转信托完成 农民获7成增值收益

http://www.hebei.com.cn 2013-12-17 11:2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12月10日,一辆农用三轮车从宿州市埇桥区帝元现代农业门前驶过。10月,全国首单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计划落户埇桥区,区政府把5400亩地委托中信信托,信托公司再委托帝元农业作为第三方运营土地。A14-A15版摄影/新京报记者刘刚

  宿州农地“流转信托”破解农企融资难(2)

  12月9日,宿州朱仙庄镇朱庙村支书沈加亮从该村土地流转机构——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小组门牌前走过。

  困扰安徽宿州农业企业帝元农业近一年的融资困境最近终于被化解,解决方案是由中信信托推出的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计划,这也是全国首例。

  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流转加快,由于农地经营权无法抵押、担保,“三农”领域一直存在融资难题。金融信托公司介入,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而且增加了农民收益。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专家认为,这一政策信号,为土地流转信托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但同时提醒,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工作仍未完成,制约了土地流转信托大规模推广。

  目前中信信托正在资本市场上为帝元农业的现代养殖场、设施农业、生物质能源三大项目募集资金。

  12月9日,安徽宿州埇桥区朱仙庄镇朱庙村,村支书沈加亮向远处画了一大圈,“这些地都流转出去了”。

  沈加亮手指的方向,除了大片平整的土地,已建起一排现代化的大棚,还有一座透明的温室建筑。

  2年前,这片土地的经营权被流转给帝元现代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帝元农业”),用以建设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区。

  帝元农业随后遭遇融资难题。

  今年10月,埇桥区政府尝试以信托方式破题。该模式是将5400亩农地的经营权,重新委托给中信信托公司,让其设计相关理财产品,融得资金后,“反哺”帝元农业。

  吃螃蟹者:中信信托

  中国首单农地流转信托计划落地宿州,农地经营权受托人中信信托决定将土地增值收益70%分给农民

  10月初,埇桥区政府和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信托”)签了一份框架协议;10月10日,中信信托宣布,全国首单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计划诞生。

  这一项目的信托期限为12年,试点地为安徽宿州埇桥区,可流转面积达5400亩,据中信信托方面透露,远期土地流转项目计划将覆盖25000亩。

  土地流转信托,指以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农村土地使用权(包括农用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及宅基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产,集中委托给信托公司经营管理,从而定期获得信托收益。

  “土地流转并不是新生事物。”埇桥区现代农办副主任李大务说,“但此前都是把地流转给一些种粮大户或农业企业,流转给金融机构还是头一次。”

  埇桥区这5400亩土地在两年前就流转了出去。2011年,沈加亮代表村委会和村里450户农民签了协议,农民们将农地经营权集中委托给村委会。

  随后,如同击鼓传花,村委会再委托给镇政府,镇政府委托给区政府,区政府最后委托给帝元农业开发经营,农民们每年每亩地获1000斤麦子的“地租”。

  如今,农地的经营权从帝元农业转给了中信信托,相当于换了一个“承包商”。而帝元农业,则从承包土地的企业变身为信托公司的服务商和项目运营商。

  沈加亮不懂信托是怎么回事:“老百姓只关心每年的‘地租’能不能准时到账。”

  中信信托给了农民们肯定的答复。中信信托将管理的农地经营权设计成信托产品,进行资本化运作,委托帝元农业经营管理。不仅保证每年每亩地1000斤麦子的“地租”,还决定将土地增值收益的70%分给农民。

  在帝元农业总经理张启民看来,中信信托的首单农地流转信托,最直接的现实意义,是可破解农企的融资瓶颈。

  农企筹钱四处碰壁

  农村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银行对农地经营权的抵押、担保不认可,造成农企融资难

  12月9日,帝元农业公司温控育苗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两个月前,这个农业企业还正在为没钱发愁。

  帝元农业成立于2011年12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是宿州市、埇桥区两级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

  张启民介绍,规划中的“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园”,计划投资10.5亿元,流转土地2.6万亩,已经流转的5400亩只是第一期。整个园区设计五大板块,包括粮食丰产工程、规模化养殖、生物质能源等。

  按最初设计,帝元农业先打造一个现代农业区示范园平台,再“以商招商”,引入资本,建设后续项目。前期平台搭建得很顺利,但随后的招商工作不如人意。

  张启民给新京报记者算了笔账,帝元农业已投入7000万,建了13个大棚,1个智能温室,接下来要搞规模化养殖场、生物质能源等,“资金缺口约3个亿”。

  张启民去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但都吃闭门羹。张启民提出,以农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银行答复,“项目不错,但上级银行目前还没有这个政策,如果上级行放宽贷款政策,我们再合作”。

  其他几家银行拒绝放贷的理由也基本一致。

  “农企的农业用地没有产权证明,因此不能抵押担保,贷不到款。这是全国农企普遍的问题。”埇桥区现代农业办公室主任助理蒋海涛说。

  蒋海涛解释,农村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能流转的是经营权,而专业银行机构目前对经营权的抵押、担保并不认可,“因为经营权存在不稳定因素。比如,企业方面经营不善,流转合同终止后,农户将土地收回,而银行则一无所获,因此面临巨大风险。”

  宿州市金融办有关人士称,除了银行,商业保险公司也大多不愿涉足这一领域,因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低、赔付较多,财政补贴又不能及时足额到位。

  为筹措资金,帝元农业曾召开股东大会,讨论方法,例如引入风险投资,找大企业参股,或者增资扩股,但最后都因投资方担心“风险太大”,而没成功。

  张启民十分无奈:农业项目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收益见效慢。“没有5年,不要考虑利润。”

  农业企业的经营特质,加上土地经营权无法抵押、担保融资,令帝元农业陷入了无钱可筹的困境。

  土改先锋再发力

  2008年,胡锦涛视察安徽小岗村定调土改新方向,宿州埇桥区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村改革实验区

  在宿州,和帝元公司面临类似困境的农企并不少见。

  王民主的家庭农场从2011年开始,以每亩每年900元的价格租下1300多亩土地,进行良种繁殖和蔬菜生产。农场目前纯利润在每年40万元以上。

  最近,王民主想搞农家休闲旅游观光园,创建自有品牌,但手头缺钱,“没有钱什么事也干不成”。更令他无奈的是,土地不能作抵押物,地上附属物也没办法评估抵押。

  融资难,导致土地流转缓慢,效率低。

  土地流转出现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者逐年增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悄然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走出农村,有的农民把土地或转让或转包或转租给别人。

  数据显示,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土地流转量仅占承包地总量的1%-2%,90年代末达到4%左右,本世纪初,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则高达30%左右。

关键词:信托,流转,农业,土地,首例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新京报
责任编辑:郭少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