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特斯拉概念火爆赶紧买入相关企业股票?当然可以。特斯拉概念股在A股市场掀起层层热浪,从类似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再到锂电池、触摸屏、车联网、轮胎,甚至提供3C认证的企业,无不遭到爆炒。资本市场以外的特斯拉也是“绯闻”不断,先是传特斯拉密访国网谈充电业务;再到物产中大私洽特斯拉谋长三角总代理;最新的“绯闻”主角又多了中国电信。且不论是真是假,这些传闻足以让某些人感到恐慌了。
戴着新能源的光环,电动汽车本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如果只从能源环保来看特斯拉,那就太小看这个车界“苹果”的野心了。那些习惯了“制造业思维”的汽车巨头们,依旧不相信在新经济时代汽车产业的格局能有多大的变化。而特斯拉的出现,带来的是汽车本身制造过程的变化。
电动汽车的概念早已不是新闻。除了特斯拉,比亚迪、福特、日产都在做电动汽车,但传统汽车厂商做电动汽车只是将汽车的发动机换成电动发动机,油箱换成电瓶。生产过程、供应链、上下游没有实质性变化,还是按照工业制造的方式来做产品。而特斯拉超越了产品的概念,更多的是一种服务理念,用户的体验。它要求随时掌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定制,快速高效地生产和流通。比如,瑞士汽车创意设计公司Rinspeed在今年的日内瓦车展上推出一辆特斯拉MODEL S概念改装车。Rinspeed为这款车改装了更加运动的外观套件,还注入了诸多先进的概念设计元素,比如自动驾驶功能、方向盘可横移至中控台中间等。而这些是传统的汽车厂商在短期内难以做到的。
再有一个群体是零部件厂商,他们似乎一直都缺乏安全感。一旦新技术带来的能源动力系统变革成为现实,汽车厂商的生产策略不得不做重大调整,多数以机械动力系统制造见长的零部件企业,不得不陷入关门的尴尬境地。即使汽车厂商仍然愿意继续与原来零部件供应商合作,生产配套设施的升级换代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
如果特斯拉再加大车联网的投入,汽车行业步手机行业的后尘就是时间的问题了。而在互联网思维的今天,执掌牛耳的人会带动更多行业的变革。而那些负隅顽抗不求变通的守旧企业就会像被淘汰的手机一般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不过淘汰速度没有那么快,但未来谁又能说得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