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好妈妈不一定教出好孩子 一句口号“好妈妈教出好孩子”,给了多少妈妈努力的方向,也让多少妈妈照着书本上优秀妈妈的模板去做,希望能够教出一个好孩子。虽然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事实上,希望仅仅是希望,结果永远是结果。 一个孩子的成才除了妈妈的教育方法外,还有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遗传、环境、生理因素及社会因素。 做一个好妈妈虽然能够提高教出好孩子的机率,但是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教出好孩子。每一个当妈妈的必须要打破这种观念,否则,好妈妈教出好孩子会压跨许多妈妈的心理。 对于每一位妈妈来说,我们自然要当一位好妈妈,而当好妈妈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教出好孩子,而是为了更好的做自己,让自己获得成长。如果一开始就背负着“要教出好孩子”这么一个沉重的任务,很难说,当妈的心态在什么时候会不知不觉失去母性的温柔,最终变成对孩子的一味要求和施压。 二、做一个好妈妈实在太难了 与妈妈们聊得多了,许多妈妈最大的感叹是“做一个好妈妈实在太难了!” 比如,一位妈妈说:“我看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我觉得我根本做不到这样。书中描述的太完美了!” 是的,一般来说,在书籍中出现的都是比较理性的形象,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是一个完全理性的人。偶尔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发点脾气是再正常不过了;再或者,偶尔不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甚至失手打了孩子。。。。。。只要不是育儿生活的常态,我们也不必为自己偶尔的失手而自责不已。对孩子来说,这何尝不是挫折教育的一部分呢?谁能保证,孩子在社会当中能够一直受到公平而理性的待遇呢?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有了“不当好妈妈”的理由。当一个好妈妈其实是为自己负责,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如何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这都是妈妈应该做的事情。 三、即使你是教育专家,还是不可能完全了解孩子。 前几天,给几个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上绘本作文课,绘本作文的题目是《我妈妈》,在安东尼的大作引导下,我让小朋友们也画三幅画,并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的话,从而串联成一篇短文。结果,有一位小女孩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说: “我妈妈很笨很笨的。” “我妈妈特别难看。” “我特别讨厌我的妈妈。” “我想在我妈妈的头上画上大便。” 。。。。。。 其他几位小朋友听到这种话,竟然也跟着起哄,并也随口附和: “我妈妈也很讨厌的。” “我妈妈每天要打扮,臭美死了!” 。。。。。。 据悉,小女孩的妈妈也是一位老师,对小女孩的教育非常重视。但是,从小女孩口中描述的妈妈,我真的非常震惊,当然,更令我震惊的是,其他小朋友对妈妈的负面评价,似乎如此刻薄地评价妈妈,能够让孩子的内心获得极大的快感。 这节课,与其说是我给小朋友上课,不如说是小朋友在给我上课。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最爱孩子的妈妈,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妈妈,为孩子做那么多事情的妈妈,在孩子的眼中竟然是如此的形象。 我在想:“不知我在女儿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如果孩子对妈妈有如此多的不满情绪,那么妈妈的教育到底能够起多少作用?” 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感叹到,随着女儿的成长,我越来越不了解她的心思。孩子总有孩子的视角,我想尽可能多的了解孩子,唯有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认真倾听她内心的想法。 我再也不在孩子的面前说:“你想什么,妈妈知道的。”我要学会说:“你想什么,请你告诉妈妈。” 四、教育并不是万能的 教育虽然能够净化孩子的心灵,但是,事实上,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一个社会中,对于孩子有影响的,除了教育还有许多许多因素。比如,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 所以,我们要学会借教育之力来塑造和培养孩子,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其他因素对孩子的影响,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教育。 比如,一位单亲妈妈曾经问我:“我和老公离婚后,因为老公的经济条件比我好,女儿判给了老公,但是,老公已经再婚,肯定不可能像我这样爱孩子,也不可能教育好孩子。”我对她说:“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如果你没有经济基础,孩子跟着你,你会因为经济状况而焦虑,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你也可能给孩子提供较好的教育资源,那么,教育方法再好,也不会有更好的教育结果。” 对教育期望太大,失望也会很多。而且,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孩子个体的生理差异,主观能动性等,都对孩子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同时,虽然说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水平不一样,但是,许多时候,对教育效果起作用的并不是教育方法,还有教育心态等其他因素。 所以,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善于借助社会资源,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慢慢去引导孩子。千万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五、专家的教育方法怎么一点都没有用 教育一向被称为“教育的艺术”。所谓艺术,就是需要充分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而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场合中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在家里是个“小霸王”,有些孩子则在人前是“人来疯”。但是,同是“小霸王”或者同是“人来疯”,心理成因未必相同。所以,方法自然就不一定有效。因为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找到原因。而难就难在找原因上。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教养方式、生活环境、身心发展等。专家虽然专业,也不一定能够快速找到原因。即便是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还需要看到,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孩子可能会隐藏,可能会与父母隔阂,所以,找原因就成为很困难的一件事情。 找不到原因,方法自然就起不到就有的作用,专家的方法也是如此。正如感冒一样,明明是风热感冒,你去用风寒药来治疗,一个感冒自然也医不好了。 回想自己养育女儿的过程,每每被女儿折腾得无应对办法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一直会回荡着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回忆事情,分析原因,查找资料,总结概括,最后找到有点合适的方法,并到实践当中去应用。 所以,我觉得,教育中最需要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意思就是无论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当父母的在心理上绝对不能焦虑。唯有冷静,才可以找到原因,总结出方法。 六、家教书都是说说有用,真正实践却无用 许多妈妈都喜欢阅读家教书,但是,最后都会发现,家教书中的内容都是看着很有道理,真正应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却并没有多少效果。于是,许多妈妈迷惘了,教育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有这种迷惘是好现象,至少妈妈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别人的经验永远只可以借鉴,不可以照搬。因为你面对的孩子与书中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你所处的家庭环境与书中人物的家庭环境是不一样,而且,作为施教者的你和家教书中的施教者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教育中有许多共性,但由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环境的不同,教育的效果自然会有不同。所以,以家教书为指导,积极在家庭教育中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这种心态,才不会在变化莫测的教育事件中迷失自己。 七、教育理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信息时代,作为父母的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不同渠道的教育理念。有人提倡赏识教育,有人提倡挫折教育;有人提倡做虎妈,有人则提倡做猫妈、羊妈;有人培养孩子的能力,有人培养孩子的知识;有人重视孩子的心理,有人重视孩子成绩;有人重视孩子的才艺,有人重视孩子的社商。。。。。。任何一种教育方式,似乎都有自己的理论,也都有成功的案例。比如,在“虎妈”式的教育下,诞生了朗朗,也诞生了蔡美儿的优秀女儿。但是,有多少牺牲在“虎妈”式下的孩子没有被媒体曝光? 教育原本就是十八般武艺,各有所长。如何运用在自家孩子身上,却是需要各位父母针对孩子的身心特点,考虑自己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教育水平进行的。 比如,许多妈妈问到要不要识字,关于识字有不同的认识,有提倡早认字培养神童的,也有提倡晚识字培养兴趣的。如果妈妈的目的是让孩子充分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促进孩子的想像力,那么晚点识字又何妨?如果妈妈的目的是让孩子尽快脱离自己实现自主阅读,那么,早点识字就是必须。两者都有优缺点。 不迷信一种教育理念,以平常心对待各种教育理念应是正确的态度。要知道,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之上,但是,取样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局部,而非全部。因此,理论肯定不是绝对的,肯定会出现特例。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哪一种教育方式最好?一句话,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虽然,在家庭教育中,有这么多是我们为人父母无法做到的,但是,这并不提倡“教育无用论”。教育肯定是有效果的,对于我们为人父母来说,教育孩子必须要用心,但同时不要对孩子抱特别高的期望。抱着一颗平常心“先成人后成才”,让孩子和自己享受成长的乐趣,这才是生命的本质。 本文选自莫沫的博客。 |
关键词:家庭教育,好孩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