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7月的坝上,绿草茵茵,景色迷人。 在因夏季凉爽、风电和草原音乐节而闻名的张北草原上,孙亮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 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人,种过地,养过猪,贩过皮毛,举家进京打过工。 靠着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为家乡办学的执著精神,他凭借着一种不服输的劲头,成了坝上响当当的“农民教育家”,7月21日,我们走进了孙亮。 在坝上张北草原这个景色宜人的季节,第一眼看到孙亮,就像在午后绿草茵茵的原野上,偶遇了一头蹦跳着的小鹿。今年51岁的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朝气与活力,让人敬佩。 他说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然而对于生活,他却有着一番独到的见解。他说:“人活着就是一股劲头,要么你把生活踩在脚下,不然他就会从你身上轧过去!” 孙亮说:“我是一个农民,靠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办起了成龙学校和成龙幼儿园,去年年底,成龙文化大厦也投入运营。现在有人叫我教育家,如果真叫我教育家的话,加一块儿,就成了农民教育家。” 孙亮感言:“我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读书少,所以我有一个梦想:让更多的孩子,在最好的青春年华,受最好的教育,学最好的文化。”孙亮说,人这一生,有梦想,是一件美好的事。张北,他的故乡,他深爱的这方土地,就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张北就像是阳光,照亮了他的人生。 回想过往,初中刚毕业,孙亮就回家务农了,在村里当过记工员、保管员、会计,还干过“防疫”,就是给村里的马牛猪羊打防疫针,在街道上撒白石灰。说起那时来,他深有感触地说:“太穷了!我那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摘掉穷帽子,所以1993年,带着一家人到北京打工。” 1999年左右,孙亮终于在北京扎稳了脚跟,也挖到了他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2000年,他一次偶然回老家,得知张北县出台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也见到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没人看管,学生流失严重,而且学校设施落后的现状,从那时开始,他便萌生了一个开办一所民营学校的想法。 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张北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2003年,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成龙学校就拔地而起,至今已有10年头。10年来,成龙学校逐步发展壮大,现有教职工260多名,在校学生2800多人,硬件设施达到市县先进标准,先后被张家口教育局评为“五星级学校”;河北省教育厅评为“河北省十佳明星学校”。 孙亮说,说实话:在老家投资办学,投资额大,回报率低,这10年走过来并不容易。好几次,因为资金短缺,学校难以为继,再加上家人也越来越反对,有的亲戚说:在北京干得好好的,非要回来办什么学校,累死累活的,不赚钱,还赔钱!那段时间,愁得他整夜整夜睡不着,有时他就想:不行,就二次外出创业,反正学校是一定要办,而且要办好!在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下,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孙亮认为:一个地方的先进,首先是文化的进步,人的思想一改变,一切都会大不同!于是他有了建一座文化大厦的设想。县委县政府知情后,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帮着他一起立项目、找出路。2012年底,投资1。5亿,占地18亩的成龙文化大厦,完成了土建、外装修工程,内部剧院、体育馆、保龄球馆、健身中心等工程,2013年1月19日正式投入运营。这座建筑面积38600平米的大厦,艺术交流、文体教育、娱乐休闲、全民健身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张北县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成龙文化大厦,从项目立项开始,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建设的用地保障、规划设计等方面,因为有县委县政府的极大关注,有效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项目后期运营发展中,县委县政府更是不断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在税费减免、活动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加大招商力度,吸引一些配套项目入驻大厦,使成龙文化大厦获得更大的拓展和开发空间,推动大厦形成了以文体活动为主业、多元化经营运作的局面。 孙亮说,时下有句话很时髦,说“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作为一个先富起来的人,如何回馈好社会?他认为,为家乡的文化教育发展,尽好自己的绵薄之力,办最好的学校,做最好的文化! |
关键词:教育,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