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包饺子、串亲戚、看春晚、放长假……回家过年到底意味着什么?4名在外地工作或求学的唐山年轻人,向记者描述了他们眼中的过年。 “回家过年是让爸妈放心,这一年我在外面过得很好” 人物:小常,24岁,毕业未满一年,石家庄工作。 小常提前两三个月就开始计划过年回家的安排了,第一年工作的她想给父母好好准备几样礼物。小常给爸爸买了一条毛裤,她解释说:“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我平时往家里打电话都是给我妈打,给爸爸买毛裤是为了不让他嫉妒当妈的,女儿也是爸爸的贴身小毛裤。”小常的第二个礼物是为父母银婚纪念准备的一个钻戒:“我妈经常唠叨,他们刚结婚时候没钱,家里的桌椅板凳都是一个月买一件才凑齐的。后来他们有钱了,也不舍得给自己花,都花在了我身上。这次,我要给他们花钱。” 小常说,自己刚工作收入并不高,即使只是买了一颗最小的钻戒,也花去了自己两个月的工资。“过年一定要给父母买礼物,是想让他们放心,工作第一年,我自己在外面过得很好,而且我不仅有能力照顾自己,以后也有能力照顾他们了。” “过年爸妈又老了一岁,我感到的是责任感” 人物:小朱,23岁,西南财经大学大四学生。 “今年奶奶不在,都没地方过年了。”在小朱的印象里,过年就是到了大年三十晚上,自己一家三口和姑姑一家三口一起去奶奶家,热热闹闹地包饺子。去年,小朱的奶奶去世了,今年过年,家里好像没了着落。年三十晚上,小朱只是和爸爸妈妈在自己家里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三个人过年,也没像以前一样准备满满一大桌子菜,桌子上只摆三副碗筷,感觉有些冷清。” “今天菜咸了,明天菜又淡了,我爸妈在家天天吵,不过这次回家,我是真感觉他们老了。”小朱说,以前年前打扫卫生,家里什么活儿都是爸妈干,今年他们再爬高擦玻璃,手脚都抖,颤颤巍巍让人看着揪心,可又不让她干。“马上要毕业了,等待考研结果很纠结,但不管考上没考上,我都得抓紧赚钱了。”在小朱看来,过年意味着爸妈又老了一岁,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一点。 “看春晚倒成了过年最有年味儿的一件事” 人物:小佟,23岁,已在北京工作两年。 小佟是腊月二十九晚上坐火车从北京回唐山的,她下火车后第一件事儿,就是跟着父母去给亲戚们拜年。从7点到10点,当天晚上小佟一家就去了6位亲戚家拜年送礼。“我妈讲,她小时候,一个村子差不多都是亲戚,年三十儿晚上,她就和我舅舅一起,提着个小灯笼,挨家挨户串门。”小佟说,在自己看来,拜年就是和父母开着车到处跑,到了亲戚家也是刚放下礼物就出来,话都不多说几句。 小佟说:“除了7天长假,对过年没有太大感觉,偶尔会有同学聚会,其他时间基本也就是宅在家里,反而不如上班充实,想来想去,看春晚倒成了最有年味儿的一件事。” “过年是能把人们聚在一起的一种温暖情结” 人物:小韩,25岁,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一年级。 “上学假期比较多,但也只有过年这几天,才会回到小时候长大的农村老家,看看那些只有过年才见的亲戚。”大年初二,时隔一年再次回到爷爷家的小韩发现,老家现在的样子已经和记忆中有着太多的不同:老房子西边原来大水坑的位置,多出了许多新房;以前总能听到的村外小水泥厂轰隆隆的声音,现在因为厂子关停安静了很多。但小韩说:“家里亲人们那份朴实的感情,一直没变。” 回老家过年,小韩印象最深的,是她当了一辈子庄稼人的大爷和大妈。给小韩一家张罗了鸡鸭鱼肉一桌子好菜,吃饭时却又显得有些扭捏的大妈,是怕小韩嫌农村脏,吃不好。“我的确不经常回去,和老家亲戚们生活方式不一样、共同语言少,但他们是我的亲人,我怎么会嫌弃他们呢!”小韩眼中,过年就像是联系大妈和自己的那份亲情一样,是能把许多人联系在一起的一种中国人特有的温暖情结。 |
关键词:过年,春节,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