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年春晚三不用
羊年春晚三不用
羊年春晚将由哈文出任总导演。...[详细]
小龙女原型
小龙女原型
秋风沉醉,伊人垂泪。当92岁的...[详细]
“中国校花”争霸
“中国校花”争霸
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全程指...[详细]
今日聚焦 即时 领导要闻
问政山城 地方 独家策划
财经 房产 协会
文化 教育 社团
景区推荐 旅游
酒店住宿 美食
图说张垣 微博
长城论坛 爆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张家口频道>>城市风光

宣化清真南大寺

来源: 张家口旅游资讯网 作者: 2014-10-10 10:34:08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河北省张家口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方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该市辖区的宣化清真南大寺就是这种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借鉴的建筑典范——它在整体上符合汉式传统建筑的布局与结构,但又体现出伊斯兰建筑特征,将自己的文化凝固在建筑之中。

  单檐歇山、上覆青瓦的屋顶,宝瓶镇中、大吻含咬、下有精美砖雕的正脊,前后分开、上有镇檐小兽的垂脊,饰有彩绘的斗拱,朱漆漆面、四柱三开、宫殿式的大门;大门建筑两侧,各有一座相对较小的硬山式屋项的侧门,门与大门之间各由一段青瓦灰砖墙连接……在四周低矮的平房衬托下,愈发显得高大、气派,这就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有名的清真南大寺给人的第一印象。到了门口,笔者仍禁不住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因为它与想象中的清真寺实在相去甚远。

  两种文化交融的载体

  南大寺坐西朝东,是一座采用层层递进的明清传统建筑风格的大院落。穿过大门宽敞的门厅,迎面是一座小小的石砌三孔拱桥,与其他古建不同,拱桥很短,桥的西头几乎直接与省心楼相接。

  省心楼就是邦克楼,每到礼拜时间,阿訇就会站在二楼上召唤穆斯林前来礼拜,即唤拜。省心楼是传统的楼阁式结构,分上下两层,从下往上逐渐收缩,到二楼顶上,成了六角攒尖顶,给人以一种升腾向上的视觉效果。省心楼朱漆廊柱,灰色砖墙,雀替、斗拱上布满以花草、云纹和几何图案为主的彩绘。蓝色为底、图案以绿色、黄色、红色为主的彩绘,在省心楼灰墙红柱青瓦的衬托下,古朴大方,凸现出传统楼阁的迷人魅力。

  在省心楼两侧,各是一面影壁,与南北的配房连在一起,构成了南大寺的第一进院落。穿过省心楼,进入到第二进院落。高高的甬道从省心楼西出口直接通到大殿前的月台,南北两侧分别为对称的教长室和讲堂,楼与楼之间均有回廊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四合院。

  大殿是整座清真寺的核心建筑,也是寺中的经典之作。大殿屋宇高大,殿堂宽敞,面积700余平方米,主殿采取九间九脊歇山式结构,古朴稳重。虽然只有一层,却大气磅礴,体现出大殿在寺中的等级。大殿南北两侧各出以抱厦形式,前后各有一殿,与主殿连成一体,平面呈十字形。前后殿均为卷棚歇山式结构,以示与大殿的区别。后殿南北中间有通天柱,直上殿顶,上建八角望月楼,楼顶嵌琉璃瓦顶,内望藻井,腾空耸立,飞檐翅角,气势轩昂,是清真寺中标志性建筑。这种建筑形制,无论在汉式传统建筑还是在伊斯兰建筑中,都不常见。这是南大寺创建者们将阿拉伯建筑中双塔并立纳入了汉式传统建筑中轴对称、楼阁亭台的布局和结构之中,别具一格。

  通观大殿,处处融合了汉式传统建筑的风格,却又处处体现出伊斯兰建筑的特征。大殿之内,严格遵照清真寺的传统,与其他清真寺大殿没有区别;但大殿内的41盏宫灯,又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大殿建筑上的装饰性构件,也是两种风格的完美结合:屋脊两侧均有用于镇火防火的大吻,全部雕花制作;瓦当、椽头的雕刻,横梁、斗拱上的彩绘,都是由阿拉伯文组成的图案。这些图案,与汉式传统建筑中的雕刻与图案形似而实异,匠心独具。

  综观南大寺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集汉式传统建筑之大成:按照作用的不同,有大门、旁门、侧门、大殿、南北讲堂、沐浴室、省心楼、望月楼、回廊、影壁、围墙等各类建筑。根据殿堂的主次、大小,分别采用了歇山式、卷棚式、硬山式、攒尖式、单坡式等不同的建筑结构。另外,在建筑规格上,既有宫府的大式做法,也有民间的小式做法,增添了房屋的样式。殿堂主次的区别通过建筑体量的大小来显示,建筑等级的高低通过房屋样式的差异来表现,而房屋的地位则通过建筑做法的不同来体现。封建等级规制在清真南大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它在整体上符合了汉式传统建筑的布局与结构,而又大胆创新;既勇于接受汉文化的传统,又将自己的信仰毫无保留地体现出来。宣化区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南大寺完整保留了初建时的布局与风格,是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清真寺建筑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被称为南大寺一绝。

  多种文化因子的记忆

  南大寺另有两绝,那就是砖雕和木雕。在南大寺,几乎无处不见雕刻,从大殿的主脊,到屋檐、大殿的窗户,再到第一、第二进院落之间的影壁,甚至椽头、门框,处处都有,让人目不暇接。这些雕刻精雕细琢,既有以花草组成的夔龙,也有云纹,还有阿拉伯文,不仅体现出雕刻者高超的水平,还反映了当地穆斯林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而这种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在南大寺处处得到体现。

  建筑布局上,南大寺采用汉式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形式,但依然遵循伊斯兰建筑传统。由于中国在麦加的东方,因此,南大寺也一改汉式建筑坐北朝南的传统,而是坐西朝东;在装饰上,也与汉式建筑相结合,采用传统图案的形式,但是进行了变化,比如花草之类,汉式建筑乃实用花草图案,而南大寺有的采用阿拉伯文组成花草图案,远远看去,与其他图案没有区别,实则有着很大不同;再次,在檐角装饰上,汉式建筑的翘檐上有镇檐兽,而南大寺建筑也有镇檐兽,却是有眼无睛。如果在雕饰中一定要用到花草的图案,也采取了有花无蕊的形式。也就是说,采用花草的图案,却没有花蕊;采用动物的图案,却没有眼珠。清真南大寺在吸收传统汉式建筑风格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变化,以保持自己宗教文化的特征。而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整个南大寺的建筑依然能基本保持完好,也使它成为几百年来北方民族团结、融合的物证。

  南大寺创建于明永乐元年(1403年),原来的位置在米市街;明正德年间,南大寺破旧了,于是进行了一次维修,但依然保留了南大寺初建时的面貌,明嘉靖二年(1523年)曾立《重修礼拜寺记》记载此事。到了清嘉庆末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南大寺已无法满足当地穆斯林过宗教生活的需要,加上破损严重,道光元年(1821年),由玉焕功出面,集众穆斯林之力,在庙底街创建新寺,直到咸丰三年(1853年)建成,历时32年。礼拜寺的大殿、望月楼等建筑的大部分材料都是由原南大寺和庙底街三元宫的木料改建成的。此后,清宣统三年(1911年)曾进行过原样修复。由于南大寺除了脱漆变旧和局部破损外,保存得相当完好,故2007年完成的修复,只是对其重新彩绘和局部修复,并没有改变南大寺的原貌。南大寺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廷荣告诉笔者,就连大门的那4扇大门,都是用曾经平躺在台阶上的原门重新刷漆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见到的南大寺,与它初建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它反映的依然是当时的建筑风格,也依然能够反映当时的文化。

  而南大寺始建、搬迁重建和维修的数百年间,无论是明朝与后元的对峙与战争,还是清朝皇室与蒙古部落间的密切关系,宣化都是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交汇之地。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文化的交往反复也会留下自己的影子。在穆斯林到达宣化并在此繁衍生息的近千年间,北方蒙古族的游牧文化,南方汉族的农耕文化,清朝统治者的满族文化,无不影响着这里的穆斯林,自然也就反映到他们的文化载体——建筑之上,于是也就出现了汉式传统建筑形式、夹杂有蒙古族甚至是满族文化等多个民族文化的因子。

  但是,随着岁月变迁,在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穆斯林的信仰却始终如一,即使外在的建筑形式发生变化,他们依然保留着自己信仰核心的文化传统,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

  

关键词:清真建筑,文化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郭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