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帮扶刑释解教人员到调解家庭邻里纠纷,从营造“社区共同体”到提供助老服务……如今在上海,一批社会公益组织的“领军人物”正脱颖而出,他们从不同的领域发挥优势,分担政府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宽泛,正逐步成为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说,“政府要做的,就是帮助公益组织健康发展、长效发展,积极支持和培育‘领军人物’。” 康志坚:一个人的新生,一群人的新生 52岁的建国做门岗保安工作不到一年,已经多次受到小区居民的表扬。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这名保安曾经5次被判刑改造、陆续服刑21年,2010年刚刚刑满释放便走上了这个岗位。这一切,他最感激的是长期关照他、信任他、并他安排工作的上海静安区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会长康志坚。 康志坚今年1月刚刚当选为第三届上海市“平安英雄”,他是一位“传奇人物”。早年曾因犯罪服刑,出狱后他奋发自新,创办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03年,康志坚和志同道合的王元洪一起,在政府的帮助下组织成立帮教协会,专门帮助服刑在教和刑释解教人员认真改造,帮他们解决困难,使其早日回归社会。2010年,康志坚带领协会人员帮教回归社会人员759名、社区矫正人员168名,其重犯罪率为零。 “我自己有过走弯路的经历,也吃过创业发展的苦头,这些帮教对象听得进我们的话。”康志坚说,“我们成立这样一个协会,也就是觉得自己可以为社会做一点事情,可以对一些人开展一些帮助,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柏万青:“老娘舅”的新步伐 上海市人大代表、人民调解员、社区老年协会负责人柏万青,多年坚持帮助别人排忧解难,虽无官无职却受到万人追捧。如今,“老娘舅”柏万青不仅在上海滩名气响当当,其名声也早已传遍全国。 柏万青生来一副热心肠,在街道工作退休以后开始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办社会团体、搞公益事业、组织志愿者、开展为老服务,干一样成一样,在群众中威信很高。三年前,电视台为柏万青开设了名为《老娘舅》的专题节目,专门为一些因家庭邻里纠纷、家长里短小事而闹得不可开交的市民居中调停。经过柏万青的一番调解和数落,不管是理亏的还是吃亏的都最终心悦诚服。 “触电”还不够,紧跟时代步伐的柏万青还开始“触网”,开通了电子邮件、博客甚至微博。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看看邮箱、看看网友的留言,生怕漏掉网友的求助信息;开通微博以后,她希望发动网友一起来想点子,“因为我碰到的情况各种各样,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讲到点子上;再说还有很多专业的法律知识,我不可能样样都懂。” 王志云:白领小青年,公益大事业 除了康志坚、柏万青这些社会阅历丰富的“老法师”,越来越多的上海年轻人也开始在社会公益领域崭露头角。 上海屋里厢社区服务中心总干事王志云是一位“70后”,曾经是大型企业采购负责人,拿着丰厚的薪水、有着广阔的职场前途。王志云说:“2007年,我第一次接触到公益组织这个概念后,马上被吸引了,从此成了一名公益组织的工作人员。” 王志云在公益服务中逐渐认识到,“社区服务”将是社会公益组织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巧的是,上海浦东新区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正希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请社会组织托管,王志云率领她的项目组一举中标。 如今,三林世博家园市民中心针对各类人群推出的专门项目都独具特色,包括针对老年人的“老来客会馆”、针对家庭妇女的“编织希望工坊”、针对中青年白领的“乐活社区”、针对文化娱乐爱好者的“文化团队联谊会”等等。在上海市杨浦区、闵行区等区县,“屋里厢”项目也已经陆续启动。 “政府部门通过购买服务,与社会组织形成互惠关系,与‘领军人物’建立紧密联系和良性互动,可以团结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造福广大群众。”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方国平说。 |
关键词:上海,公益,社会,组织,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