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由国家图书馆主办,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简称“缩微中心”)承办的“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成果展”26日在国家图书馆举办。
展览展出了采用传统缩微技术拍摄的黑白缩微胶片,以及缩微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拍摄的彩色善本缩微胶片,还有采用数字存档技术拍摄的数字资源缩微胶片,其中包括国家图书馆四大专藏:“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以及各成员馆珍贵馆藏文献的缩微胶片和原件等。
缩微胶片具有真实反映文件原貌、内容不可更改、具有法律效力、保存时间500年以上等优势。缩微技术是经过百年实践检验,稳定性好、安全性强且行之有效的文献抢救方法之一,是国际上通用的长期保存珍贵文献资源的重要手段,珍贵文献以纸本、数字、缩微三种形式共存已成为国际共识。
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1985年成立,30年来,缩微中心先后带领25家成员馆,共同开展珍贵文献抢救工作,缩微拍摄珍贵典籍近15万种,共计6700余万拍,其中善本古籍31,759种、报纸4,378种、期刊15,230种,民国图书98,493种,为保护中华优秀文化遗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了解,在缩微中心各成员馆已抢救的各类文献中,至少有20%的原始文献因纸张老化、载体破损等原因,现已完全无法阅读,因缩微品的存在其内容信息和载体形式特征得以保存下来,而在所有已抢救的文献中,至少有70%的原件已不再提供一般阅览服务,缩微文献正成为读者利用的热门文献。
据悉,本次“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工作成果展”将从11月26日持续展出至12月21日,观众可持身份证免费到国家典籍博物馆进行参观。(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