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演讲中,此前不断强调“中国梦”的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亚太梦想”的概念,他表示:“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亚太发展前景取决于今天的决断和行动,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周鑫宇认为:“这番话的重点是‘我们有责任’五字,也就是说,中国要在‘亚太梦’的建设中,扮演引导者甚至主导者的作用。然而要达致这一目标,就需要建立在实现‘中国梦’、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基础之上。联系习近平主席在今年9月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时的讲话,我们不难看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需要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正如《人民日报》撰文所指出:中国越是在现代化道路上狂飙突进,就越需要仰望历史星空校准价值航向、补充精神给养。因此,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亚太梦’建设大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审视、反省、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从“中国梦”到“亚太梦” 《东方早报》撰文称,从习近平主席上任之初提出中国梦,到之后提到亚洲梦,再到如今提出亚太梦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 而据人民网发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习近平多次在重大场合提到“梦”的主题: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013年3月26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发表演讲: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与各界优秀青年代表一起说青春,论志向,谈梦想。 2014年7月,习近平在巴西国会演讲: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团结协作、发展振兴是拉美人民薪火相传的梦想。中国梦和拉美梦息息相通。 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演讲。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发表了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并迈入务实合作环节,到“中国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概念所传递的信号,中国以实际行动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期待。 周鑫宇也认为,如今“亚太梦”的提出恰恰体现了中国谋求与亚太地区伙伴共同繁荣、共同发展、造福各国人民的决心和使命。可以说,“亚太梦”是“中国梦”的扩展与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对亚太地区的影响由来已久 中国是文明古国,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又如,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 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与为人处世、治国理政,都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了我国坚定不移地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无论是涉及主权的边界问题,还是错综复杂的历史问题,中国都始终坚持“以和为贵”,以谈判解决问题、化解分歧。这种坚守不仅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之中,更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谐共赢的理念。 “文化是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文化也是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不可避免有一些文化慢慢地被淘汰,而也有一些优秀的文化是存续下来,并且不断的发扬光大。所以我们目前应该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里边优秀的、精髓的那部分,把它发扬光大,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为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出它重要的作用。”周鑫宇认为,文化缺失,人的层次就会降低。唯有不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才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提。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词汇有哪些?我想最具有代表性的应该是‘和’的概念。”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赵磊教授表示,中国人崇尚“三和主义”,就是和平、和睦、和谐——和平,是指国家之间管控矛盾,不会发生战争;和睦,强调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亲近;和谐,则侧重人与自然的关系调和顺达。 “和”而不同,展现出中国领导人对于当前国际秩序和国际关系形态的深刻理解。“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习近平主席在APEC峰会开幕式上这么说。作为一个矢志和平发展、谋求互利共赢的泱泱大国,面对处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的亚太经济体,中国不会采用“非友即敌”这种思维方式,而是秉持接纳差异、营造共识、力求共赢,致力于与亚太伙伴共同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对日本、韩国,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亚太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鑫宇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很大,中国是亚太地区的文明中心,自古以来我们对外输出文明,这里为什么说是文明不是文化,因为这不只包括艺术、宗教还包括更务实层次的东西。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融合,而不是互斥。我们倡导诚信,并且掌握分寸,绝不会采用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亚太梦”下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命 今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不少国家都开始自发祭典孔子。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事实上,从孔子学这个重大思想源泉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解决人类的诸多问题和难题提供了重要启示。历经几千年的沉淀和提炼,中国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经历了快速的变迁,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动,经济社会的竞争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感,社会由此呈现出浮躁、冷漠,信任感与道德感低下等多种不良心态,人们期望未来更确定,而“亚太梦”的提出正给出了这个时代最好的答案。社会变革大潮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出现诸多误解。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是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关键问题。事实证明,完全照搬西方文化是行不通的。 “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历史,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理性地去看待它。”周鑫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完美无缺,缺少的东西需要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来弥补,两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大胆地发扬光大,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我们要吸收、消化,使之中国化,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善。 从中国梦到亚太梦,其路漫长,殊不平坦,但就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互联互通是一条心灵之路,你了解我,我懂得你,道理就会越讲越明白,事情就会越来越好办。” |
关键词:中国,亚太,文化,民族 |